-
1 # 教理科的魏老師
-
2 # 輕言教育
班級尖子生多,但平均分低,說明該班兩極分化嚴重,學困生面積大。針對此種情況,可以這樣做:
1、樹立榜樣。俗話說得好:“獨木難成林。”如果班級只有一兩個尖子生,而學困生太多,可能尖子生的影響力比較微弱,靠少數優生拉動一個龐大的後進群體可能難度太大。而該班尖子生多,這個優秀群體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應時時關注並激勵尖子生保持領跑優勢。
2、分析原因。學困生後進的原因很多,如懶惰、基礎差、偏科、學習方法不當、缺乏學習興趣、家長對學生不作要求等……應根據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才能激發其內驅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努力跟跑。可以用尖子生一帶一或一帶幾,從學習方法、基礎落實、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示範引領,既鞏固了尖子生的基礎,也激勵後進生以他們為榜樣,努力跟跑!
4、循序漸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困生的進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和學生必須保持平常心態,力爭學困生呈螺旋式上升狀態,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緩慢上升,不可急於求成,一口吃個胖子。遇到停滯不前時要有耐心,不斷找尋亮點予以激勵,給學困生前進的勇氣!
-
3 # 暮光淺淺
你好,這個問題也是我遇到過的問題,現在把我的思考分享給你,希望你能有所取。
首先考慮“平均分”這三個字,是一個數學概念,是平均所得的。也就是說尖子生(就是現在所說的學優生),需要把成績分給學困生一些,學困生才能達到平均所得,如果學困生的成績很低,那索取的就更多,平均分就低了。還有就是中間梯隊的學生呢?這部分學生也是中堅力量啊。
解決的辦法:抓兩邊,促中間!兩邊:優等生和學困生,中間當然就是中間梯隊的孩子了。
優等生繼續推進,讓他們保持或者更好,這方面落實起來比較容易。
學困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查缺補漏,我覺得這部分就狠抓基礎,抓基礎,抓基礎!知識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就是基礎,把基礎夯實,就能一不變應萬變了。
而中間部分,就要基礎能力一塊抓,大部分孩子其實都是普通孩子,所以中間部分還是佔絕大多數的。這部分需要老師先抓好基礎,再有的放矢的提升能力。
最後說一點,教育是“靜等花開”的過程,努力了,別心急,撒好種子,等待春雨。
-
4 # 心態重要
可以鼓勵共同學習,學習差的找學習好的請教,學習好的也會積極主動幫忙學習稍差的。培養一種良好的氛圍,共同進步
-
5 # 塗之人995
尖子生自理,後進者小灶。
好學的藉此學習自我控制,自我調濟,自勝自強。弱學者得到充分照顧,甚至一對一幫助,迎頭趕上。
“有教無類”,不亦善乎?
-
6 # 胸懷寬廣
這種現象比較棘手,說明班裡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嚴重。
尖子生多,是好事,但平均分居然低,說明差生更多。優生與養生在一個班內共存,就給班級管理和教學帶來更多麻煩。尤其是各科教師施教時的針對性,很有可能好了一方傷了另一方。
如果,把起點定高了,能夠適應尖子生的學習需求,他們可以在教師的授課中得益,可那些差生,卻基本跟不上,會越來越差,因此而使班均分也越來越差,形成惡性迴圈。
要是把起點定低了,去照顧那些差生,幫助他們趕起來,就可能使那些尖子生“吃不飽”,在課堂上沒有什麼收穫,從而拉低他們的水平,在優生競爭中失去優勢,也不是什麼好的結果。
矛盾就這樣存在著,怎麼辦?
選擇為差生補課的話,由於差生在班內的群體大於尖子生,要想帶動這麼一批人,非得有規模不可,時間、場所、錢,都不好落實。任由他們自然發展,他們下沉趨勢不改,班級成績會很差,掃尾影響到那些尖子生。
有一種辦法,不知是否可行,就是研究差生學情,分化差生群體,找出每個學生最差的一兩科,由各科教師分別承包,先補短板。托住下沉的學生和科目,幫助他們改變趨勢。然後在課堂上區別對待,保證有基礎方面滿足差生。給每個差生制定適合他們的自學方案,期望其能夠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趕起來。
說來容易做來難,耐心和精力是保證。試試看吧。
-
7 # 大象爸爸張老師
首先,這種情況班主任更不宜強調尖子生與落後生的區別,而應該培養和強化團隊精神,全班落下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叫做XX班!大家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其次,學生間接對子,一幫一,一對紅!或者分成學習小組!多組織組與組間的競爭和比賽!
-
8 # 努力掙錢的阿珊
後進生其實是比較能拉開差距的,現在的小孩,智力都很棒,只是有些孩子不太注重基礎知識,如果你能抓住這一點應該會好一些。
其實在成績上,基礎題還是比例大一點的,拔高的比例相對較少。
在教學中可以多強調基礎知識,讓後勁的孩子把握住這些內容。越是後勁的孩子,進步的空間越大,而且這些基礎性的東西,實用性也更強,可以利用一些小遊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正常發揮的情況下,後進生提高的空間大,就能使班級的整體分數有所提高,平均分也就可以隨之提高。
當然這樣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比較難,因為這就意味著你在分配任務的時候就要分層要求,備課量也會加大,但是付出會有回報的!
-
9 # 高考招考我來說
你這種情況說明,分班時,沒有呈現正態分佈。尖子生很多,尾巴生也很多,導致你均分被拉低了。
要解決這一難題,你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尾巴生上,激勵他們奮起直追,向尖子生看齊,縮短二者之間的差距。
首先要有愛心,要把尾巴生當做自己可以改造的物件。學習不好的人,肯定有各自的原因,比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安定的學習環境,沒有較強的學習動力,甚至於家庭出現了很大的變故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等等。教師要富有愛心,摸清楚每一個尾巴生的具體情況,然後對症下藥,逐一疏導,幫助他們走出思想的泥淖,跳出自己的高度,爭取更大的平臺。
其次不能有偏心,不因為尖子生給自己帶來榮譽,就偏愛他們,不因為尾巴生,讓自己討厭,就放棄他們。學生是平等的,之所以出現學習上的差異,就在於他們可能起點不一樣,可能環境不一樣,可能習慣不一樣。可以引導尖子生和尾巴生結對幫扶,主要做好尖子生的思想工作,幫扶尾巴生實際上也是再一次的梳理積累鞏固總結所學的知識,再一次透過對尾巴生的幫扶學以致用,你能把尾巴生變優秀了,說明你學以致用的能力很強。
最後在全班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用尖子生作為榜樣,引領全班同學往前衝,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成績作為總體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適當的進行一些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一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學習效果。
我想如果這樣去做,你的班級總體成績會提升,均分會提高,班級排名會靠前。當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與凝固。
-
10 # 相逢19175
首先,“尖子生”多,那就太恭喜你了,能學、會學、善學的學生,大多數都有自覺性,不用老師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督促和逼迫。
其次,“平均分”差,說明還有為數不少的不自覺自願有良好習慣的學生,而老師的教學,注意力過於注意和花費在“尖子生”身上,對中下等學生關注不夠,投入的時間精力太少。因為講課時,以“尖子生”學會為標準,這些學生“能吃飽”的同時,必然會出現中下等學生“吃不好”、“消化不了”的情況。老師們如果懶省事,不積極地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中下等學生身上,一味圖省事,講完算拉倒,這些學生基本上都學不好,因為他們往往基礎不太好,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有外力強迫督促帶領監督,指望以優生帶差生,根本就不可能,而往往其家長又指望不上,這就需要老師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跟緊”、“抓嚴”、“扣死”,課堂上要做的“精講”,以便於留出時間觀察中下等學生是否聽得懂,課下務必擠出時間監督他們是否去學,檢查他們是否記得住,做得會,還要經常反覆,以免他們忘得光,這個工作因為針對的學生多,知識內容廣,花費的精力大時間久,收到的效果還不見得好,需要不斷地反覆和堅持,所以老師們大都比較厭煩,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很難撲下身子,還有就是這樣的“搶逼圍”、“硬趕上架”、“強按頭”式的監督教學,往往會受到學生們的牴觸、應付,如果掌握不住分寸,方法簡單粗暴,還會招致學生的激烈反抗。因此上,作為老師,務必清楚讓這些學生學會哪些知識,針對考試能夠做出哪些試題,得到哪些分數,萬不可求全求多,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練習培訓,一張卷子得針對不同的學生讓他們完成不同的試題,這樣把三十分的推到五十分,把五十分的提到及格,把剛及格的教到七八十,這樣,平均分就會有大的提高。可惜的是,許多老師不願動心思費精力花時間,講課講完就算完,作業留得完全一樣,追求整齊劃一,要麼就是放任不管,致使平均分落後。如果說“尖子生”的成績是“教”出來的,那麼“平均分”就是“逼”出來的。不“逼”,或者是“逼”得目標不明確,方向不對頭,掌握不住度,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
回覆列表
尖子生多說明領頭羊有了,這是好現象。平均分不高說明扯後腿的有點兒多了,這就涉及到轉化問題。
我覺得首先要保證尖子生繼續做好領頭羊,對扯後腿兒的需要進行分類。誠然,每個孩子都想學好,但實施的過程卻有千差萬別,原因何在,就是想學習的意願是否很強烈的緣故。所以你要想轉化一部分人的話就要把那些意願很強烈的發動起來,發揮學生之間的傳幫帶作用,用一部分孩子去影響這部分孩子,從基礎訓練抓起,補短板。給這部分孩子樹立一個短期目標,包括自己的和超越下一個的目標,讓孩子有一個實質性的對比,他們才會更加努力。
在平時的學習中,側重點可以適當像想轉化的這部分同學傾斜,多提問,多講解,多練習,然後慢慢使中等學生群體壯大起來,這樣既有尖子生,又保證了平均成績。只不過,差生轉化問題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每個人都知道要做些什麼,可確實很少有人做,只因為其中有難度,且有可能費力不討好,所以才會有很多明哲保身的情況出現。這些都是教育問題,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