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方的燈火啊

    痛心加無奈。他一手促成了兄弟相爭,導致了玄武門之變,另一方面他卻竭力避免兒子們走到最後一步。他對自家人的信賴和對外人的猜忌,導致了他無法放手使用李靖李績,結果就是對李世民的重用專用,造成了李世民在軍方勢力的一家獨大。之後加封的天策上將簡直就是公開給李世民的野心鼓掌。但另一方面隋朝廢長立幼的教訓就在眼前,那麼強大富裕的隋朝短短几年就土崩瓦解了。這使得李淵力挺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且李建成在太子的位置上也乾的不錯,除了楊文幹事件,幾乎沒有落下什麼把柄。李淵要是早早就下定了決心,他倆兄弟也不會爭到後來的局面,他的搖擺不定助長了李世民的野心,也挑起了李建成的猜忌。雖然李淵最後終於下了決心,要收繳李世民的權柄,要徹底表態站李建成這邊,但是太晚了。已經到了水火不容,圖窮匕見的地步了,誰上臺都不會放過對面的。最後李世民先下手為強。

  • 2 # 簡單點挺好7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想來也很無奈,李世民可不止殺害兄弟那麼簡單。玄武門之變後,尉遲恭第一時間就趕去李淵寢宮,全部武裝,大吼一聲太子謀反,秦王著我來護駕,實際上就是逼李淵退位,果然不久李淵稱病退位,退位後又活了十三年才病逝,可見李淵退位時正值壯年,根本就是李世民逼迫讓位的。堂堂太祖皇帝心中應該也是滿滿的無奈吧。

  • 3 # 孝陵衛小校

    只能說李淵的心情很複雜,但是他表現出來的只能是淡然。

    自己有性命之憂

    李淵有性命之憂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李淵的禁軍力量太差。

    當時在長安城共有三支力量。

    李淵的禁軍、李建成的東宮兵、李世民和李元吉的府兵。

    李淵的禁軍主要由太原起兵時的元從部隊組成的,當時元從禁軍共有3萬人,但大多都已經

    “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謂之‘父子軍 ’”

    可以說所謂的禁軍不過成了一群老弱病殘,需要優養的爺。

    李建成的東宮兵共有2300多人,李世民、李元吉的府兵各有1040人。

    也就是說李淵的兵都是看門的大爺,他兒子的兵都是驕兵悍將。在整個長安城,軍隊勢力排行是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李淵。

    李淵根本沒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安全,因而他只能當一個吃瓜群眾。

    第二個問題是李世民非常狠。

    作為一個打天下的秦王,除了謀略之外,更多的是殺伐果斷,這是李淵很清楚的。

    在玄武門政變中,李世民親自射殺了大哥,處死了三弟,可以說是非常兇殘的了。其後,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屬全部處死,足見其殘忍。

    既然都殺了這麼多人了,殺個爹就算啥呢?因此,李淵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他只能只能選擇接受。

    後續處置的無奈

    李淵的政治才能確實有限,在起兵後,乃至建國,他將國家大權分為兩個部分,李建成處理政務,李世民處理軍務。

    在支援李建成還是李世民的問題上,李淵其實是猶豫的,他也搞不清楚該選擇誰,因為兩個兒子都太優秀了,相比之下就自己不行。但這是一個必須作出選擇的問題,李淵只能稍稍多支援李建成一點,畢竟是長子,但同時又給了李世民非常大的權力。

    玄武門之變後這一局面被打破,國家軍政大權實際上已經落入李世民手裡,李淵本來也就沒有什麼啥權力,這下更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了。

    而且,一共就三個兒子,李世民弄死兩個,王朝要延續只能選擇李世民,本來也就是他最優秀,現在乾脆就把國家正式交給他得了。不然自己也是一個累贅,還帶來那麼多的不愉快,甚至是危險。

    在交給李世民以後,他只能裝作很開心,因為讓李世民當皇帝是自己非常英明的抉擇。(必須這麼說,不然這個太上皇也是個累贅)

    此後,李淵多次參與政治場合和宴會,表示對李世民的欣賞和支援。(肯定有一些是表演的成分)

    “上皇聞擒頡利,嘆曰: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上皇召上與貴臣十餘人及諸王、妃、主置酒凌煙閣。酒酣,上皇自彈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為壽,逮夜而罷”

    李淵彈著琵琶,李世民跳著舞,他們一家多其樂融融,完全看不出來這是一個經歷過玄武門政變的家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霆加時129-121戰勝開拓者,賽季橫掃對手,怎麼看雙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