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三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明王朝雖然是在顛覆元王朝的統治而得以建立的,但是元惠宗卻成功地遠遁應昌,並在死後傳位給了兒子昭宗,因此準備地說,元朝並沒有被明朝覆滅,而是以漠北草原為根據地,繼續與明朝南北對峙,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明朝與北元的對抗。
究其多年軍事鬥爭的歷程,評價明朝與北元誰“更佔優勢”,並不是個簡單的答案所能解決,因為在此期間,雙方的實力強弱對比及戰爭勝負的表現,始終處在此消彼長、背景複雜的狀態之中,故而題目中的所謂優勢也在不斷的轉化之中:
在明太祖、明成祖時期,明王朝藉著席捲全國的銳氣,連續在太原、慶陽、捕魚兒海等會戰中,給予北元政權的軍隊以毀滅性的打擊,更迫降東北的蒙元殘餘勢力。之後,明成祖又藉著北元汗廷權力衰敗、內部分裂的弱勢,發動了大規模的五次北伐,完全壓制了北元和瓦剌軍事集團的發展勢頭,這一階段,明朝的軍事優勢是無可爭議的。
但在明英宗時期,爆發出的明軍全軍覆沒於土木堡一役,導致了明蒙軍事對抗態勢的完全逆轉,雖然明軍隨後取得了對瓦剌也先入侵的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但終究永久性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尤其當毛裡孩、孛羅忽、滿都魯汗、癿加思蘭等北元各部侵入河套,並佔據其間後,這些所謂的“套寇”,就連年對明朝北部邊境進行擄掠、襲擊,雖然在明憲宗、明孝宗時期的史料上,多有明軍邊將擊敗蒙古各部入侵的記載,但即使這樣的官修史籍,沒有“報喜不報憂”,也有一個客觀現實存在,那就是北元汗廷下屬的各部武裝始終盤踞河套、山西北部一帶,明軍無力驅趕,並屢屢在受到蒙軍攻擊後,方才匯軍出擊。這一階段,明軍原有的軍事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雙方軍事鬥爭的結果軍,基本可認為是難分伯仲。
明武宗、明世宗時期,蒙古各部由於達延汗的重新統一,而得到中興。尤其在明世宗嘉靖年間,以吉囊、俺答兄弟為首的蒙古右翼諸首領,為了迫使明王朝恢復與蒙古各部的貿易,故以戰促和,屢屢以大軍深入明境,幾次大敗試圖阻攔的明軍,最後更是直逼世宗所居的北京城,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庚戍之變”,最終成功迫使明朝與之封貢通商。這一階段,北元—蒙古方面佔據著明顯的軍事優勢。
明朝末期,明與蒙古的衝突,主要侷限於東北的北元大汗直屬的察哈爾部,明軍雖然還是多取守勢,但基本剋制了土蠻(圖門汗)、林丹汗等南下的勢頭,後因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的崛起,明廷轉而扶持林丹汗的北元勢力以對抗之,至此明蒙之間延續多年的南北戰爭,宣告結束。
-
3 # 關河南望
明朝和蒙古的爭鬥延續多年,明朝雖然滅掉了元朝,但逃回蒙古高原的元朝統治者們留下了那麼一點反抗的火種,繼續頑強的反明覆元(這是前期,後邊都算是個笑話了)中間時降時叛,反覆和中央政府對抗,白白的耗費著明朝的國力人力物力,但他們到底誰佔優勢呢,其實很顯而易見。
太祖、成祖在位時,明王朝憑藉著其一往無前的高昂鬥志,在太原、慶陽、捕魚兒海等會戰中,連續給予北元軍隊以毀滅性打擊,明軍將元朝殘餘勢力驅逐到蒙古草原,那真是摧枯拉朽一樣,後來,北元漢廷權力衰敗、內部分裂,成祖又發動了大規模的五次北伐,完全的將元朝殘餘勢力打的四分五裂,投降的投降,跑路的跑路,可以說這個時候,明朝是佔著完全絕對的優勢的,也完全的將蒙古由一個國家政權打成了地方政權,蒙古再沒有可以和明朝對抗的政治本錢。
而到了土木堡之役,明軍五十萬精銳覆滅,這個時候明朝的優勢已經開始丟失了,主動權雖然沒有易手,但實際上,兩方几乎開始平分秋色了,儘管如此,明軍的存在對蒙古還是有很大壓力的,毛裡孩、孛羅忽、滿都魯汗、癿加思蘭等蒙古各部開始侵入河套,並連年擄掠、襲擊明朝北部邊境,明朝對其的反應就不再是單純的軍事打擊了,而是開始了分化,拉攏,以政治手段去代替軍事手段了,明朝的力量此時開始衰弱,雙方走到了相持階段。大家算是分不清上下。明朝稍佔優勢而已,到了武宗、世宗在位時期,明朝的情況稍有好轉,倭寇的平定,張居正的改革,戚繼光忙完了倭寇後也北上了。李成梁的動不動就帶軍鐵血狂奔、戚繼光的火槍配合戰車的陣法……打的日落西山的蒙古軍相當狼狽。
等到明朝末期,明朝與蒙古軍的衝突,大多是爆發在察哈爾部,當時由東北的北元大汗直屬,明軍大多時候採用防守策略,但最後也基本剋制住了土蠻(圖門汗)、林丹汗等南下的勢頭,後來明廷轉而扶持林丹汗的北元勢力來對抗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的崛起,也就是說,這也宣告了明蒙之間延續了多年的南北戰爭的結束。
總體上來說,明朝是能剋制蒙古的,算是佔了優勢,但優勢隨著東南沿海鬧倭寇和東北後金的反叛而並不明顯,這也是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的遊而無可奈何吧,除非明朝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像漢唐一樣直接打到其老巢,否則是很難收拾乾淨的。
回覆列表
明朝如果不從內部發生問題,完全是碾壓蒙古,前期的明軍曾多次深入草原,大敗蒙古,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牛鼻怎麼不把蒙古佔領完全統治,一了百了,這就是蒙古人的難纏之處了,蒙古人以遊牧狩獵為生,天生就是戰士,配合蒙古耐力超強的戰馬,機動性太強,在廣闊的草原上躲貓貓,漢人部隊常常是糧草耗盡而歸,冷兵器時代根本沒轍,所以幾千年漢人對付北方遊牧民族都是以防禦為主,明朝也不例外,天子守國門!
論戰鬥力,蒙古已經不是明軍的對手了,蒙古打不下的安南國,明軍打下了,雖然後面放棄了因為統治太費勁,但足以說明軍的厲害,就連島國豐臣秀吉也只不過在東南沿海撓癢癢!
明軍後期之所以民怨沸騰,到處起義,歸根結底是吃皇糧的太多,內部階層固化,而且荒廢農業,完全違背了建朝時的廣積糧口號了,跟軍隊戰鬥力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