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錦繡中源
從資料來看,1995年是日本GDP頂峰,當年日本GDP就高達5.46萬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接近18%;而美國當時GDP約為7.66萬億美元,日本GDP佔美國的比重達到71%,這是日本GDP首次達到美國的70%以上,也是唯一一次。而2018年,日本GDP只有4.97萬億美元,美國卻高達20.5萬億美元,日本GDP已經不到美國的1/4。
其實日本經濟最繁榮時期應該在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就已經破裂,開啟了“失去的20年”的大門。從資料來看,1995年的日本看似表面風光,但日本經濟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好過。1985年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日元開始大幅升值,雖然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但日元升值勢頭卻沒有改變,1995年正是日元兌美元升值至最高的79.75:1,相比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之前的260:1,升值幅度超過3倍。因此我們看到1995年日本美元GDP高達5.46萬億,這其中日元升值功不可沒,但當時日本經濟發展卻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好。
從中美日這二十多年來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來看,就可以體現出日本這20多年來經濟地位下降。這20多年來,美國上榜的500強企業數量一直維持在120~200家之間,數量上也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與美國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相匹配;而中國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可謂是節節高升,到了2018年,中國的世界500企業已經有120家,這體現出過去20多年來中國經濟崛起勢頭迅猛;然而日本20多年來上榜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則呈現緩慢的下降,到2018年只剩下53家,這也間接反映出過去20多年日本經濟發展緩慢,經濟地位下降的事實。其實在2010年,日本保持了多年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就拱手讓給了中國。
-
3 # 澹奕
經歷戰後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上世紀日本經濟最高峰時期,相當於當時美國經濟總量的70%,而這是前蘇聯最高峰時期也沒有企及的驚人高度。當時日本經濟誇張到,東京23區的房價總和,甚至已經足夠買下整個美國的土地。
二戰結束以後,得益於美國的大力扶持以及明治維新以來大量軟實力的積累沉澱,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北韓戰爭與越南戰爭時期,日本成為了美國主要的供給地,大量產業被轉移到了日本,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1968年,僅僅20多年的時間,日本經濟總量正式超越西德,崛起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20世紀60年代,日本大部分家庭已經普及了汽車、空調與彩色電視機。
早在1985年,經濟總量已經多年位居全球第二的日本,經濟規模是當時前蘇聯的1.5倍,而西德的經濟總量也只有日本的一半。同時,日本超越美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債券國以及外匯擁有者。1987年,日本股市總值竟然佔據全球股市總值的41%以上,位居全球之首。
雖然日本自然資源匱乏,但日本將自身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源都進行了充分利用:比如人力資源與海洋資源。日本大規模進口各種原材料,利用自身的高素質勞動力與技術,進行加工後大規模出口,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的經濟模式。
曾經的日本也被稱作“世界工廠”,20世紀70到80年代,全球一半以上的船舶、半導體、鋼鐵、金屬材料、精密機床、汽車等都是日本出產,全世界都充斥著日本製造。不過日本經濟達到巔峰,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的70%的時候,也是日本經濟悲劇的開始——《廣場協議》簽訂以後,日本對美元迅速升值。當時的日本國內出現奢侈品消費熱潮,房價地價像爆米花一樣瘋狂上升。
由於日元與美元之間的匯率變化,日本經濟總量出現了虛空的膨脹,一下子達到了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7成的驚人高度。1989年日本的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頂峰,然而缺乏實業的支撐,隨之而來的就是日本經濟長達20年的停滯。
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無根之萍終不能長久,所謂登高跌重,日本經濟當年達到美國的70%那般的高峰,只是一場夢。
-
4 # 錦繡中源
從資料來看,1995年是日本GDP頂峰,當年日本GDP就高達5.46萬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接近18%;而美國當時GDP約為7.66萬億美元,日本GDP佔美國的比重達到71%,這是日本GDP首次達到美國的70%以上,也是唯一一次。而2018年,日本GDP只有4.97萬億美元,美國卻高達20.5萬億美元,日本GDP已經不到美國的1/4。
其實日本經濟最繁榮時期應該在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就已經破裂,開啟了“失去的20年”的大門。從資料來看,1995年的日本看似表面風光,但日本經濟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好過。1985年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日元開始大幅升值,雖然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但日元升值勢頭卻沒有改變,1995年正是日元兌美元升值至最高的79.75:1,相比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之前的260:1,升值幅度超過3倍。因此我們看到1995年日本美元GDP高達5.46萬億,這其中日元升值功不可沒,但當時日本經濟發展卻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好。
從中美日這二十多年來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來看,就可以體現出日本這20多年來經濟地位下降。這20多年來,美國上榜的500強企業數量一直維持在120~200家之間,數量上也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與美國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相匹配;而中國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可謂是節節高升,到了2018年,中國的世界500企業已經有120家,這體現出過去20多年來中國經濟崛起勢頭迅猛;然而日本20多年來上榜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則呈現緩慢的下降,到2018年只剩下53家,這也間接反映出過去20多年日本經濟發展緩慢,經濟地位下降的事實。其實在2010年,日本保持了多年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就拱手讓給了中國。
回覆列表
經歷戰後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上世紀日本經濟最高峰時期,相當於當時美國經濟總量的70%,而這是前蘇聯最高峰時期也沒有企及的驚人高度。當時日本經濟誇張到,東京23區的房價總和,甚至已經足夠買下整個美國的土地。
二戰結束以後,得益於美國的大力扶持以及明治維新以來大量軟實力的積累沉澱,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北韓戰爭與越南戰爭時期,日本成為了美國主要的供給地,大量產業被轉移到了日本,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1968年,僅僅20多年的時間,日本經濟總量正式超越西德,崛起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20世紀60年代,日本大部分家庭已經普及了汽車、空調與彩色電視機。
早在1985年,經濟總量已經多年位居全球第二的日本,經濟規模是當時前蘇聯的1.5倍,而西德的經濟總量也只有日本的一半。同時,日本超越美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債券國以及外匯擁有者。1987年,日本股市總值竟然佔據全球股市總值的41%以上,位居全球之首。
雖然日本自然資源匱乏,但日本將自身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源都進行了充分利用:比如人力資源與海洋資源。日本大規模進口各種原材料,利用自身的高素質勞動力與技術,進行加工後大規模出口,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的經濟模式。
曾經的日本也被稱作“世界工廠”,20世紀70到80年代,全球一半以上的船舶、半導體、鋼鐵、金屬材料、精密機床、汽車等都是日本出產,全世界都充斥著日本製造。不過日本經濟達到巔峰,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的70%的時候,也是日本經濟悲劇的開始——《廣場協議》簽訂以後,日本對美元迅速升值。當時的日本國內出現奢侈品消費熱潮,房價地價像爆米花一樣瘋狂上升。
由於日元與美元之間的匯率變化,日本經濟總量出現了虛空的膨脹,一下子達到了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7成的驚人高度。1989年日本的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頂峰,然而缺乏實業的支撐,隨之而來的就是日本經濟長達20年的停滯。
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無根之萍終不能長久,所謂登高跌重,日本經濟當年達到美國的70%那般的高峰,只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