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蜀漢的儒將有關羽趙雲姜維,東吳的儒將有周瑜陸遜,曹魏謀士如雲良將如雨,為何沒有儒將的記載?
12
回覆列表
  • 1 # 道火永存

    郭嘉!這位在同時期比諸葛亮還厲害的人物。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謀略天才。世人稱他為“鬼才”.

    在郝昭死後,諸葛亮賞三軍,曾說過:“前有嘉卒,後有昭亡,實天不亡我大漢也。”諸葛亮把郭嘉當做大漢復興的重要敵人。

    一位連諸葛亮都感嘆的強大敵人!

    由此可見"鬼才"郭嘉的能力是如此的出眾,只是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了。

  • 2 # sunjin6278

    有人說環境氣候能改變人,這可能與南北氣候不同有關吧,北方多慷慨悲歌之士,南方多文秀風雅之人。我們知道,北方是典型的溫帶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熱,有冰天雪地,也有酷暑炎日,因此在這種情形下,生活著的人,彪悍強壯者居多,要麼以武勇顯世,要麼以謀略出眾,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是武勇的,謀略上就很不顯著,是謀略的其武勇就顯極差。而南方就不同了,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不大分明,冷暖差別不大。生長在這種環境裡的人,鍾靈神秀,亦文亦武,文武兼而有之。東吳的周瑜、陸遜等就是很典型的文武雙全人物。其實這也是相對地域氣候來說的,也不是絕對的。曹魏中的曹仁、曹真、鄧艾等也屬於文武雙全的人物,只是相對於東吳、蜀漢那些文武雙全的人物在國內的地位身份不太顯耀而已。(隨手所作,別當真啊。)

  • 3 # 史娛善終

    有啊,例如郭嘉,諸葛誕,鄧艾等人。不過相比較而言。曹魏的儒將確實較少。

    第一,曹魏是北方政權。北方漢子性格是比南方要粗獷的,自然猛將如雲,而儒將甚少。

  • 4 # 大海卡推

    李典,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將。山陽郡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時去世。

    曾與張遼一起在逍遙津以八百大破孫權十萬大軍,未之有也。在國家危機是摒棄前嫌,聽從張遼的指揮。

    在曹操攻打河北時,負責運輸糧草,保障了前方曹軍的後勤,做出極大貢獻。

  • 5 # 草堂夜語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之所以把三國時期的儒將放在東吳和蜀國,只是作者的歷史需要。三國演義整部書都是扶劉抑曹的,在作者心裡,劉皇叔代表的是正統的劉漢皇室。既然孫權能和劉備聯手抗擊曹操。當然也不能去打擊孫權,把孫權寫成亂臣賊子,畢竟孫權是幫助就皇叔的對抗曹操的!要不三國演義怎麼把曹操說成亂世梟雄,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奸臣呢!這和作者的封建正統思想是一致的!

    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曹魏政權眾多的將士謀臣裡,沒有儒將!起碼曹操自己就是一個文武全才的儒將!儒將就是有文采,又有武功,懂得軍事的儒雅將軍!曹操是三國裡為數不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又是一個文學家,他作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統一北方的梟雄,又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他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說出了曹操的宏偉抱負,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只是上天你有讓他完成統一大業,遺憾終生!

    據史書記載,最早跟隨他的李典也是一位儒將。李典在曹操剛剛起兵的的時候就帶領整個家族追隨曹操。隨曹操攻徐州,戰呂布。官渡勝袁紹。與張遼守合肥,孫權幾乎被活捉。武藝超群,勇冠三軍。曾看破徐庶諸葛亮計謀,力勸曹仁夏侯惇,是曹操陣營中智商很高的將領!

    史書記載他“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李典在合肥之戰夠就死了,死時僅僅36歲,正是人生壯年!

    曹魏後期的司馬懿,也堪稱儒將。是曹操把裝病的司馬懿硬生生的,命令式的拉去做官,如果不出山,就殺了他。他出於對曹操的虎威懼怕,才勉強出山。也讓他不能在置身事外。

    曹魏後期和諸葛亮的對壘就全靠司馬懿。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都是無功而返。都是司馬懿的智謀,擋住了諸葛亮伐魏的步伐!

    當然蜀國有諸葛亮,羅貫中著墨較多,讓人們更能記得他所做的一切。輔佐劉備建立蜀國。鞠躬盡瘁。

    關羽更是文武雙全,鎮守荊州的不可多得的軍事將領!雖說大意失荊州!但關二爺的名氣深深紮根在人們心中!

    東吳有周瑜,年少有為的東吳大都督。智勇雙全,幫助孫策打下江東六郡,奠定了東吳的基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十萬大軍。因此周瑜一戰成名,被范成大譽為“時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他們都在三國曆史上放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 6 # 亦喻之

    你說的三國是指《三國演義》吧。這個《三國演義》很明顯是傾向於蜀漢劉備的,而孫吳屬於劉備的同盟軍,所以作者都會極力美化他們,而儒將正是美化的一種型別;但對曹魏一方,則不說極力醜化,也會盡量寫得模糊,使讀者產生不出好感來。

    如果是《三國志》就不一樣了。《三國志》在政治上是以曹魏為正統的,寫曹操、曹丕他們都列入了本紀,而劉備、孫權只寫進了列傳。陳壽因為這個傾向,對於魏國的人物會不會有所溢美不敢說,但最少不會再故意歪曲是肯定的。

    其實我們也可以想象的是,相對於蜀、吳,魏國那麼大,人才濟濟,所謂儒將當然也會有很多,絕不是一個也沒有的。象夏侯惇,《三國演義》中把他寫得是很慘的。但在《三國志》中,夏侯惇就很了不起了。十四歲時開始就學讀書,即使在軍隊中為將軍,對老師執弟子禮也甚恭。響應曹操的號召,實行軍隊屯田,他親自挖土挑擔興修水利。他為官十分清廉,從不為自己治家產。愛護官兵和老百姓,對有困難的同事或部下,盡力資助他們加以解決。象李典,也是個“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的人,能以大局為重。他曾與張遼有些意見,但關鍵時刻卻願意聽從張遼的指揮。還有曹仁、張遼等魏國第一等的名將,也都是很有儒將氣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歲了還沒談過女朋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