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幻海微舟

    阿拉伯著名書籍

    那麼關於阿拉伯古代著名書籍,在此為大家推薦一本。

    阿拉伯古代著名書籍《阿拉伯古代詩選》簡介恰如古代中國被視為一個詩歌的國度一樣,阿拉伯民族也被視為一個詩歌的民族。

    阿拉伯民族和中華民族兩種文明載體的文學都以詩歌為主體,都以抒情為主,都精於格律韻腳,內容旨趣也極為契合,這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是比較罕見的。

    阿拉伯詩歌對其周邊文學的影響恰如中國唐詩宋詞對其周邊文化的影響一樣深遠遼闊。

    儘管仍有其他多種文學樣式,阿拉伯古代詩歌卻被認為是阿拉伯文化的一面明鏡,它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的歷史和社會現實。

    在阿拉伯文學的悠長髮展長河中,詩歌是其濫觴,特別是其古代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

    現存最古老的阿拉伯詩歌可溯源至賈希利葉時期。

    當時詩歌藝術已臻完美,但還是主要靠口傳耳記。

    《懸詩》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

    詩壇在伊斯蘭教初期一度陷於沉寂,但很快便在伍麥葉朝重歸繁榮,大量政治詩、情詩和對駁詩的創作橫跨半個世紀之久。

    隨著阿拉伯進入阿拔斯王朝,其詩歌也進入一個黃金髮展期,出現了創新詩歌內容和形式的“維新派和刻意追求辭藻華麗典雅的“藻飾派,後期更是出現了“哲人詩人麥阿里和阿拉伯古代最偉大詩人之一的穆太奈比。

    西部的安達盧西亞詩歌狀江山之秀麗,詩風曉暢,“彩詩和“俚謠也一度風行。

    在阿拉伯文學的衰落時期,詩人多乏創新精神,“頌聖詩和“修辭詩甚囂塵上,只有少量詩人詩作如蒲綏裡的《斗篷頌》朝向通俗幽默的方向發展。

    由此可見,阿拉伯古代詩歌罕有匹敵,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對其譯介鮮之寡矣,與其歷史影響極不相稱。

    蒲綏裡的《斗篷頌》最先由馬復初於1867年譯入中國,後由其弟子馬安禮於1890年再譯為《天方詩經》。

    但之後對阿拉伯詩歌的翻譯幾乎絕響。

    在這種背景下,時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言文學系教授的仲躋昆教授擔起文化傳承的大任,從阿拉伯古文學的5個發展期遴選出更多的、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翻譯。

    選譯本截稿交付出版社又由於市場原因被擱置十數年,直到2001年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填補了一項國內阿拉伯古詩研究的空白。

    《阿拉伯古代詩選》選取了阿拉伯古代5個歷史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134位詩人的優秀詩作共431首,基本上反映了阿拉伯古代詩歌的面貌。

    阿拉伯古詩一般短小,沒有長篇鉅製的史詩,長詩也一般沒有戲劇性的情節,但卻有多個題旨,內容因此顯得較為蕪雜,且結構鬆散。

    譯者在選譯過程中,將其認為最優美的詩或詩行節選而出,或全譯之,或選譯之,穿起一串串阿拉伯珍珠。

    阿拉伯古詩一般不設標題,有的標題也多為後人新增,譯者也沿用此法,譯出原詩所加標題,或自己新增標題。

    實際上,阿拉伯古文學是阿拉伯-伊斯蘭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水乳融合,伊斯蘭教興起之後,它的文化便成了阿拉伯民族的主流文化了。

    西方文學史家和阿拉伯文學史家通常將阿拉伯文學發展史劃分為五大時期:賈希利亞的矇昧時期(公元472年前後至公元622 年),伊斯蘭初期和倭馬亞時期(公元622年至公元750年),阿拔斯時期(公元750年至1258年),奧斯曼時期(公元1258年至1798年),安達盧西亞時期(公元710年至1492年)。

    其中,賈希利亞時期可謂阿拉伯古文學發展的第一高峰,而阿拔斯時期被則被視為阿拉伯文學的“黃金時代。

    這五個時期,阿拉伯古文學樣式各有不同。

    賈希利亞時期主要有詩歌、演說辭、諺語和故事等,主題或讚頌或悼念或諷刺或愛情,內容粗獷豪放。

    阿拉伯《懸詩》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伊斯蘭教產生之後,阿拉伯半島便有了統一的語言,聖典《古蘭經》應運而生,成為標準阿拉伯語的底本,也是阿拉伯散文的標誌性作品。

    詩歌也在倭馬亞時期重新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出現了艾赫塔勒、哲利爾和法拉茲達格三大詩聖,並使諷刺詩登上藝術頂峰。

    阿拔斯時期歷時五個世紀,各種文學樣式百花齊放,加之吸收借鑑了諸多外來文化,阿拉伯文學被注入了新鮮血液。

    詩歌為這個時期的主體,在割據的阿拔斯王朝中後期,詩體繁盛,湧現出各種各樣的詩派。

    統治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時期,阿拉伯文學綻放出一朵異域奇葩,二重韻詩的“彩詩讓阿拉伯詩歌更具音樂性,被視為對阿詩的重大改革甚至革命。

    奧斯曼時期則見證了阿拉伯古文學的衰落。

    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入侵毀掉了阿文化大量珍貴典籍,各種文學樣式創作銳減息聲。

    縱觀阿拉伯古代文學發展長河,其成就之彪炳,非一般文化文明可比。

    它對世界各種文化的影響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也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鋪平了道路,比如但丁和彼特拉克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阿拉伯詩歌的影響,而蒲伽丘、拉封丹、喬叟等則明顯受到了《卡里萊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的影響,中世紀法國的韻文故事和歐洲的騎士文學也是到了莫大的影響,西方文學的文豪巨擘中幾乎每個人都直接間接地受到了阿拉伯之光的感沐。

    它對於中國的影響則可追溯到兩千年前張騫出使西域,透過絲綢之路,《古蘭經》等一些經典文字被譯介到中國。

    到了改革開放時期,古代阿拉伯文學才更為系統地被介紹到中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那麼辣,喝了還傷胃,傷身體,為啥那麼多人還喜歡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