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相很簡單
-
2 # 文染墨冢
前些日子,有姑娘說想開家茶樓,基於以下三點原因,筆者當即給否了。
你沒有豐富的人脈;
你沒有充足的資金;
你沒有破局的思路;
如果繼續遵循老舊的茶樓經營運作模式,必死無疑。
前幾年,中國大地掀起了一場開茶樓的狂潮,各類茶樓,如雨後春筍,街頭巷尾櫛比鱗次,一副茶文化大興的景象。
但天威難測,近兩年,茶樓經營狀況山河日下、暮氣沉沉,茶樓關門歇業,不是一家一家的關,而是成片成片的關。有時候進到一家裝修豪華、古韻十足的茶樓,不難發現,來消費的客人其實很有限。茶樓的富麗繁華,與門庭冷落的蕭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在有幾個人敢公開說自己透過開茶樓賺錢了?一是這幾年開茶樓確實很困難,不虧損已是萬幸。即便真有人在茶樓中賺到了錢,在這個一個眾人都虧損的大環境下,你敢說出來嗎?
近日筆者和一個在某知名消費品牌做過多年市場運營的朋友,探討茶樓轉型問題。他給我講了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曾認識一個女孩,在萬達廣場內開了家100平的茶樓,專營紅茶。有一天自己去那家茶館喝茶,只坐了幾分鐘,他對老闆說,你開這樣茶樓的原因有三點:
你對茶感興趣,並且格外鍾情紅茶;
你覺得自己有一幫喝茶的朋友,能來給自己捧場;
你和萬達這邊的關係不錯,人家願你讓你進駐;
對於我朋友的以上分析,那我老闆並未予以否認。雖然朋友所講是個案,卻折射出茶樓業主普遍的經營動機。自己喜歡喝茶,有一幫喝茶的朋友,自己不缺錢,那就開個茶樓吧!
很多人都聽過《三個泥瓦匠》的故事。三個泥瓦匠在幹活,有人問你們在幹什麼。A說我在砌牆,B說我在建房子,C說我在美化城市。若干年後,A依然在砌牆,B成了工程師,C成了城市規劃師。
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一個最基本的啟示,一個人做事的眼光和出發點,將決定他未來的高度。一個人開茶樓的初衷,必然也決定了他的茶樓能開到什麼程度。
很多茶樓現在面臨的核心問題並不是缺錢缺產品缺氛圍缺人才,缺的是經營理念和定位。茶樓作為服務場所,服務誰?如何服務?是所有茶樓業主必須思考的核心問題。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如果經營一家茶樓僅是將目光盯著幾個圈中朋友,靠幾個朋友的腰包維持經營,那又如何獲得長遠持續的發展?我們一度羨慕星巴克,可以在全球開店。星巴克的老闆,創立星巴克的初衷是為了將更好的咖啡分享給更多的人。基於這樣的一個宏願,星巴克才讓自己的咖啡香飄全球。
星巴克服務的物件是廣大的消費者,所以它能獲得全球消費者的青睞。雖然很多人指責星巴克的咖啡不好喝,但是我們長輩經常教導我們,寧願吃熱情人家的粗茶淡飯,也不願吃勢利人家的山珍海味。星巴克的咖啡,便是這熱情人家的粗茶淡飯。而中國的很多茶館茶樓,卻正如這勢利人家。
在星巴克的那個空間與時間裡,消費者能獲得平等、閒適、快捷的消費享受。所以不管星巴克的咖啡及點心口感如何,消費者都願意掏錢。那為何廣大的消費者不願意把錢掏給茶樓茶館呢?
茶樓之死,死在自身的創始初衷,死在自己的眼界。因為很多茶樓茶館,並不是為了服務更多消費者而建。相反,茶樓茶館因為種種不善之舉,為中國茶文化的進一步普及,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反動作用。它讓本該正常的茶葉消費觀念,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產生了畸變。所以現在害得很多有識之士,要花費巨大的精力與成本,去將廣大消費者對茶的認知,拉回正常軌道。
雖然茶樓現在的整體經營狀況可謂萎靡不振,但是這股反動的力量,依然是現在的主流趨勢。繼續沿著一種老舊的思路去開茶樓,即是助紂為虐。
我們並不是否定資金與人脈資源對一家茶樓的重要性,但是要搞清楚,這資金與人脈,依靠什麼來統帥?這個統帥,在我們看來,它是一種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能夠催化出一種全新的發展力量,以推翻當前這股阻礙中國茶業發展的反動勢力。
如果沒有這些新的準備、新的目標,沒有那種“分享好茶以影響更多人喝茶,傳播以茶文化為代表的健康生活方式,耐心創造和迎接茶的盛世”的宏大願景和信心,想開茶樓的朋友,還是請先冷靜,再三思吧!
回覆列表
順手推演一下——
茶館是哪種茶館?
是成都打麻將那種茶館嗎?
如果是,那麼,它屬於民俗茶館,那就把民俗的味道做出來,要有濃烈的生活味。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定規矩,大毛筆寫上,牆上一貼,開張了!三五種茶,四五樣小吃,麻將一鋪,門口鳥籠一掛,幾個充滿活力的小夥子服務生一張羅,齊活!
至於說搞個演出,弄點熱鬧出來,那就是錦上添花。
如果不是這種,那就是類似於會所的交際談事的茶館。
這種茶館,那首先就是環境了。談事有談事的氣氛和舒適度,要有一定的私密感覺。然後就是有品質的茶點,一定要有特色,吃是需要,但最主要還是給大家一個交流的話題,表達對交流物件的重視。
茶的配備,幾種標配外,要有幾個特色茶品,道理與茶點一樣,就是大家好交流,有說頭。
茶館的存在,交流是核心,品茶是媒介。至於說文化,它是種自我提升的包裝,也是服務的內容。比方說,茶館除了私密空間,還需要開放和半開放的空間,比如學茶,學香,學刺繡等等,提供社交活動的公共空間。
在今天這個時代背景下,任何實體經營,其實最核心的內容,都是兩個字:體驗。不斷強化體驗,更新體驗,這是致勝的基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