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友新生活
-
2 # 王海洋呀
我們地區處於平原地區,相對而言樹林種植區域面積不大,基本種植在鄉道,縣道,市道,國道兩側,大面積種植區基本沒有。
-
3 # 森林驢
我所在的縣——容縣,是廣西林業大縣,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28萬畝,森林覆蓋率67.43%,活立木蓄積量877.12萬m³,空氣優良率常年保持90%以上,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衛生縣城、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遊縣、中國深呼吸小城市、中國沙田柚之鄉、中國鐵皮石斛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等一系列稱號。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林業工作,抓住契機,迅速謀劃,將林業發展從林業部門的工作提升為縣委、縣政府層面的全域性性重點工作,把推進林業發展作為“生態立縣產業富縣”、“留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的重大舉措來抓。
充分利用好生態補助、政策扶貧、產業開發的惠民政策,在資源保護、國土綠化、綠色惠民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建設中,把重點林業工程實施與相關林區的脫貧致富有機結合起來,重點發展以沙田柚、油茶、野生紅菇等特色產業,全力推進廣西生態板材傢俱產業園區建設,增強林業生態經濟功能。
同時,堅持“全縣大景區,全域大旅遊”的發展思路和“旅遊+”理念,透過招商引資、合資合作、PPP等模式建立天堂山國家森林公園,改造提升都嶠山森林公園,規劃新建森林公園5個,促進森林旅遊產業全域化。
透過踐行“兩山論”重要思想,帶動脫貧致富奔小康,使山更綠、林更強、業更興、人更富。
-
4 # 皖北夙su夙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
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
碭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譽,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
現在我們縣的農民幾乎家家都有果樹,(也有去外地打工不務農了,也有部分種的小麥其他農作物)。
也有部分農戶種草莓、彌胡桃、葡萄、櫻桃……
2010年4月被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產區。
2019年1月,碭山縣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同時也給農民帶來了增收,農民們除了外出打工,也有一部分選擇在家創業。
近幾年國家比較重視三農,我們農民覺得還是有希望的……
-
5 # 林業無紙筆
學習瞭解了朋友們的地方特色,也來和大家交流一下本地的一些林業特色做法(發展方式)。
1、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
我們所處位置是皖西南的丘陵山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1600毫升降水量,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最高氣溫40℃,最低-8℃。
2、林業地位及林權特點:
全縣320萬畝山場,佔全縣國土面積的55%,是典型山區縣,林業在全縣經濟發展中地位突出。全縣除三個面積不大的國有林場外,全部山林屬於集體山林,81年“林業三定”後,80%山場經營權分配到了農戶,2008年進一步進行了確權發證。
3、森林經營特點(特色):
3.1 2002年進行了森林經營分類區劃,全縣目前劃分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九十餘萬畝,餘下為商品林。2017年又對七十餘萬畝天然商品林進行了商業性禁伐,並對首批重點的30萬畝天然林進行了資金補助。
3.2 目前森林經營主體(國有除外)主要還是農戶,其他形式多樣,有村、組集體(約佔10%)、大戶經營(流轉)約佔4%,公司經營(約佔1.8%),聯營林場、合作社林場等。全縣近幾年發展數十家Forester家、森林農場,但規模都不大。
3.3 商品人工經營種植內容主要是發展用材林,約佔86%,樹種基本是杉木,毛竹等,其次是發展經濟林油茶、茶葉和果樹種植,約佔11%,餘下有中藥材牡丹、枳殼和一些特色中藥材種植。
3.4 林產品加工業活躍,有各種木材加工企業一百餘家,一般規模不大。
3.5 林副產品生產較多,香菇、木耳、靈芝等群眾有多年種植。
總之,林業特色還是以生態優先、用材林為主的格局,經濟林、林下經濟種植規模有限、森林旅遊剛剛起步。
-
6 # 無水植樹
千旗林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歷經二十幾年研究探索,發明了"乾旱半乾旱地區四季免澆水植樹"技術(專利號201610180253.0),真正實現了在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廣大幹旱地區"植樹時免澆水,撫育期免澆水,四季均可植樹"。實際成果表明:應用這一技術,當年成活率90%以上,三年成活率90%以上。這一技術的發明是對傳統造林業的一個革命性貢獻!它對於廣大的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造林業具有非常重大意義,必將加快實現綠色中國夢!
-
7 # 你是一隻小妖怪吧
地處重點國有林區邊緣農林結合部. 肩負著守住林緣紅線重要使命,毀林開墾和森林防火壓力極大,在崗職工不足900人,管護面積將近60萬公頃。日常工作稱之為戰爭也不足為過,想探討經驗可以過來實地看看,各類情況,措施,舉措比比皆是。
林業上的特色做法包含很多,一是經營主體(如農戶、公司、合作社。)有特色;二是經營方式有特色;三是可能有特色產品種植;四是加工、銷售方面;五是林下養種方面;六是其它方面,請回答一至二個有特點的就很好。大家可以交流學習下!
回覆列表
我的家鄉挨著水庫,有著大量的水澆地,為響應退耕還林的號召,在河套兩側,栽了經濟樹木,有沙楊,柳樹等,在山坡上也栽了核桃樹,建立了核桃園,並且下一步準備進行深加工,做核桃露等!有些位置好的,臨近路邊的地方,在林中建立了農家小院,看著潺潺流水,呼吸著新鮮空氣,吸引了很多來吃農家飯的人,也一同感受純樸的鄉情!
另外,還建了一些小型養魚池,也為村民增加了收入,現在國家對農村扶持力度加大,只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一定會找到更好的適合自己本地資源發展的空間,加油吧!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