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在山西太原.

      晉祠 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始建於北魏,為紀念週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裡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 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 名中外。尤其是聖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樑、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晉祠旅遊景區距太原市較近,氣侯條件與市區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風景優美,是遊客避暑、觀光地。太原市通往晉祠的8路無人售票公共汽車、8路小公共汽車,晝夜持續時間長(早6:00--晚23:00),行車間隔時間短(15--20分鐘),乘車環境舒適。晉祠風景區食宿方便,飯店、旅館座落周圍,數十家飯店、餐館、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務和可口的飯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晉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純香而飲譽天下。緊靠景區的晉祠鎮政府近幾年下工夫抓了以旅遊業為龍頭的公用設施及三業(服務、餐飲、娛樂)建設,面貌大為改觀,尤其是景區的住宿條件、通訊業務、醫療保障、娛樂場所、購物環境越來 越受到中外遊人的親睞。

      晉祠內建築佈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結構壯麗而整肅,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築以崇樓高閣取勝,南部建築樓閣林立,小橋流水,亭榭環繞,一片江南園林風光。 祠內建築由東向西有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樑和聖母殿,其北為唐叔虞祠、吳天神祠和文昌宮,其南面是水母樓、難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個建築群佈局緊湊、嚴密,既像廟觀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宮苑。

      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是現在晉祠內最古老的建築。聖母殿高19米,重簷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黃綠琉璃瓦剪邊,雕花脊獸,四周圍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盤龍八條。殿的內部採用減柱法,擴大了空間,是中國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殿內有宋代的彩塑43尊,主像聖母端坐木製的神龕裡,其餘42尊侍從分列龕外兩側,聖母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飲食起居,或梳洗灑掃等,是宮廷生活的具體寫照。塑像十分生動,充分地表現出人的神情,各個塑像神態自然,神情各異,塑工高超,是中國宋代彩塑中的精品。在聖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建立的難老泉亭,亭為八角攢尖頂。晉水主要的源頭難老泉水從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齊時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為名,名為“難老泉”。泉水晶瑩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溫保持在17℃,歷朝歷代的詩人多吟詩讚美,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寫下了“晉河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佳句。源頭上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建造的水母樓,二層五開間,內塑水母坐像及侍女,體態優美,造型別致,也是宋代彩塑中難得的藝術佳品。

      祠區北側的唐叔虞祠,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後院東西各有配殿三間,正北為唐叔虞殿,寬五間,進深四間,中間神龕內設有唐叔虞的塑像,其兩側是從別處移來的12尊塑像,她們手持笛、琵琶、三絃等不同樂器,是研究中國樂器和音樂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晉祠被稱為三晉勝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為晉祠留下了碑碣多達300餘篇。著名的《晉祠之銘並序》碑矗立在“貞觀寶翰”亭中,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撰文並書寫的。祠內的“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老枝縱橫,雖已歷數千年之風雨,但仍生機勃勃、鬱鬱蔥蔥,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荷蘭豆的種植方式是什麼?種植後應該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