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商紂王並非無能之輩,實際上他還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類似於歷史上的隋煬帝、秦始皇和漢武帝一樣,只不過秦始皇和漢武帝的運氣比較好而已,能力也更高一些。

    據史書記載,商紂王聞見甚敏,力能倒牛,堪稱文武雙全之人。在軍事上平定了幾百年來殷商的大敵——淮夷,但亦有“淮夷滅,殷商傾”的說法。平定淮夷消耗了殷商相當的國力,才給西周以可乘之機。商是大國,周是小國,實際上一直到周後期,周的面積都不及商,只能建立分封制政體。

    中國古代的意識形態體系,基本上是周-孔話語,作為勝利者,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當然會對商紂王的評價不高。但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應該實事求是,辯證的看,不能一貶就貶到地上。隋煬帝也是這樣,不論是平陳,還是修東都,還是修大運河,還是開科舉,他的貢獻都是史無前例的,但是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和國力,激化矛盾,所以才不免滅亡的命運。

  • 2 # 歷史小跑堂

    史記記載商紂王天資聰穎,能手格猛獸,說明他不是庸主,前期還是比較明智的,是明主的可塑之才,只是後期被美色奸臣迷惑,走了下坡路

  • 3 # 古典文化交流

    古語云:“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紂王作詩褻瀆女媧時,大臣們有勸說以水洗之,但他不聽。再後來上天也給他機會了,雲中子進劍除妖,他也焚劍。最終貪戀妲己,終日荒淫,不理朝政,一步步將自己推向深淵。前車之履,後車之鑑。這些故事活生生告訴世人,時刻記住歷史教訓。歷史是用來借鑑的,至於當時現實是怎樣我們後人很難考證。寫史的人能記錄到真實的事情嗎?

  • 4 # 文史磚家

    在史官的筆下,殷商的亡國之君紂王子受,被描繪成一位荒唐無道、殘忍嗜殺的昏君形象,與夏朝的亡國君桀王姒癸一起,經常被視作昏暴之君的代名詞。然而越來越多的史料證明,商紂王其實並非那麼罪大惡極,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揹負千載罵名?在說明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中對紂王罪行的描述,大致說來包括以下兩點:

    寵信妖女,荒唐無度。根據正史記載,商紂王極度寵幸有蘇部落的美女妲己,為了討取她的歡心,便派人蒐羅天下的奇珍異寶、珍禽奇獸,塞滿了整個宮室。與此同時,紂王還在妲己的鼓動下,對華人進行橫徵暴斂,將搜刮來的錢財填滿整個鹿臺,卻絲毫不顧及百姓的死活(“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引文同上)。

    不僅如此,紂王為追求享樂並避免朝臣的干預,便在沙丘擴建行宮,並放置各種鳥獸以供捕獵。為達到極致快樂的目的,商紂王還在行宮中建造酒池肉林,天天通宵達旦的狂嚼濫飲,並時常命在場的裸男裸女追逐遊戲,實在是荒唐不堪(“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引文同上)。

    嚴刑酷法,殘害忠臣。紂王的橫徵暴斂、荒唐無度導致民間怨聲載道,而為了壓制百姓們的反抗情緒,他便設定各種嚴刑酷法來威嚇百姓,其中最殘忍的,莫過於炮烙之刑(“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引文同上)。所謂的“炮烙”,即堆炭架燒銅柱,令犯人在銅柱上行走,後者因為難耐炙熱,以至於落入火坑中被活活燒死。這種酷刑一出,華人聞之皆色變膽寒,鮮有敢於公開流露不滿情緒者,但內心深處卻恨極了紂王。

    紂王聽不得任何逆耳之言,若有人敢於進諫,都會毫不猶疑地予以殘殺。比如,王叔比干因為勸諫紂王不可荒唐過度,竟然被剖腹剜心而死;鄂侯因為勸阻紂王不可濫殺,結果被施以脯刑(被製成肉乾);西伯姬昌因為悲憫鄂侯的遭遇,結果被關進羑里,數次有性命之憂。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在這種情況下,滿朝文武懾於紂王的淫威,都不敢有所進諫,商朝的局勢可想而知。

    紂王的荒暴之舉讓天下大為寒心,最終也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前1046年左右,周武王姬發(姬昌之子)趁商朝主力遠征淮夷、國都周圍防守薄弱之際,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的軍隊進攻朝歌,並憑藉優勢兵力,在牧野完勝由奴隸們倉促拼湊而成的商軍。紂王兵敗後自焚,立國近600年的商王朝就此覆亡。

    以上便是商紂王所犯罪行及最終結局的全部史實,頗符合“多行不義必自斃”的規律。然而對照正史中關於夏桀亡國的記載,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現象,即夏桀跟商紂一樣都寵幸妖女(妺喜),都喜歡在酒池肉林中盡情享受,都用炮烙之刑虐殺臣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無論怎樣看,他們的作為都像是按照同一套“劇本”來“表演”,只是主人公的名字不同罷了。

    商紂跟“前輩”夏桀的作為是如此驚人的一致,以至於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的罪行中其實有很多是杜撰而來,是後世史家為了進一步黑化、醜化他,將原本屬於夏桀的罪行按在他的頭上。否則我們很難解釋,為何兩位暴君的作為是如何相似,以至於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這樣的名目,都懶得改一下名稱?

    然而就算紂王並非像夏桀那般可惡,但作為暴君,後世還是不加懷疑地接受了正史對他的醜化,之所以會如此,孔子的高足子貢一針見血地說明了原由。原來,子貢在讀到紂王的事蹟後,曾感慨地說道:“紂王的惡並非傳說中的那樣嚴重,而之所以被塑造成如夏桀般的暴君,是因為君子非常憎惡居於下流(代指帝王失勢),一旦居於下流,天下所有的壞事、壞名都會歸到他的頭上來。”

    子貢這番話,固然是對紂王做相應的辯解,但更重要的則是提醒世人,尤其是帝王們在臺上時要嚴於律己,經常自我警醒,否則一旦失勢,那麼天下的惡名都會集於其身,使其最終落得遺臭萬年的下場(“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見《論語·子張篇》)。如此看來,子貢的觀點還真是具有警示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塘荷韻分段概括,兩個字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