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線上摸魚

    關於黎明,有兩種極端的評價:不是最被高估的天王,就是最被低估的天王。

    持“高估論”者,最常見的理由是“唱功差,歌不紅”,而“低估論”者通常又會反駁稱“走音就那一次,歌不紅是因為寶麗金把國語市場的資源都給了張學友”。

    雙方都有道理。作為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從來沒有給人一種實力派的印象,他的聲線雖然有自己的特色,但相貌給人的印象更突出一點,最關鍵的是,相比其他三位天王,黎明的國語代表作少之又少,造成了“歌不紅”的局面——如果以《吻別》和《忘情水》為標準,黎明毫無疑問缺乏一首傳唱一時的“國民金曲”,郭富城不需要“國民金曲”,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跳舞跳的好,黎明呢?歌不紅,舞不跳,就只剩一張臉了。

    但是,黎明的粉絲有足夠的理由給你懟回去:黎明的國語歌不紅是因為寶麗金偏袒張學友,黎明在寶麗金時期發行的國語專輯從製作到宣發都很敷衍,轉投索尼之後就很紅啊,比如《全日愛》;黎明的歌在香港很紅,“金曲金獎”(TVB頒發的“十大勁歌金曲”中的“金獎”,相當於“年度金曲”)是四大天王裡唯一能跟張學友平起平坐的;說黎明沒實力,可是人家在紅館連開26場演唱會,全部真唱……

    “有心人”還可以找出更多的“理由”:黎明雖然不會跳舞,但他是名符其實的舞曲天王,他的《全日愛》曾經在21世紀前後“統治著”中國二三四線城市的髮廊、迪廳、2元店、溜冰場和“勁舞團”。他的舞曲影響了整整一代華人,其中包括中國最酷說唱廠牌的老闆、“盯鞋至死”的上海獨立搖滾樂隊吉他手、熱愛遊走英倫的知名DJ和新音樂產業觀察的創始人。

    作為“四大天王”之一,黎明再怎麼被低估,也是娛樂圈的既得利益者,沒有有什麼是需要被“證明”的。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這麼三點:一,黎明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港樂從拼翻唱到拼原創的變化;二,藉由黎明的助力,雷頌德上位,成為90年代至今香港最成功的音樂製作人,多位歌手的命運由此改變,比如楊千嬅、陳慧琳和盧巧音;三,20世紀末,由雷頌德和黎明聯手開啟的“港樂電音舞曲時代”,用短短兩年時間,成就了香港流行文化最後的“癲狂”。

  • 2 # 人群中的UFO

    港臺明星,這個詞的出現在80後一代人少年回憶裡幾乎都是有故事的,每個80後都有過自己崇拜和喜歡的港臺明星,四大天王更是佔據了很多70後、80後的青春歲月,黎明在四個人中,並不突出,但是他高高的個子,溫文爾雅的氣質,讓你即使是在30年後的今天看到他,依然腦海中立現四個字:白馬王子。一首《今夜你會不會來》,真的是把他深情款款的儒雅與帥氣完全凸顯出來了,很多年以後,再聽這首歌,依然會有畫面感,那個時代,明星還不是大批量出產的,偶像真的是讓我們魂牽夢縈感覺像天上星子一般閃耀卻遙不可及的。黎明,屬於那個時代,屬於永恆。

  • 3 # 十八歲的歌

    說到香港四大天王,這個想必只要是90年代以前的,基本上都曉得,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得到了大眾廣泛的認同,影響力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及亞洲,甚至歐洲,北美也有粉絲。

    四大天王,從誕生那天去,關於誰是天王之首,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各家粉絲各有說辭,就算是娛樂圈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都認為自己的偶像才是天王之首,常常會看到各家的粉絲因為這個問題在一起掐架。

    黎明是四大天王中最年輕的天王,1990年,黎明走紅,音樂上以深情款款的慢歌打動人心,經典歌曲當屬《今夜你會不會來》了。

    1999年底,黎明和張學友宣佈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不再領取任何獎項,黎明主攻商業和幕後製作,基本上告別了歌壇。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早年在香港娛樂圈打下半壁江山的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人,皆已走過了演藝生涯中最為風光的而立之年。而此時,隨著一批又一批娛樂新人的推出,“四大天王”的地位無論是在歌壇、影壇還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動搖。

    可以說就算黎明不退出,後浪推前浪,總會有新人出現,來替代他們,也就談不上穩坐四大天王之首了。

    四大天王確實影響了好幾代人,在那個精神文化娛樂生活匱乏的年代,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美好的記憶,所以,我們感謝那個年代,感謝有四大天王的陪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碎片化時代如何迴歸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