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步賈的深深

    當時國力有限,強敵環視。就算滅敵一千,也自損八百,讓其他國家有機可乘,渾水摸魚。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能儲存實力就有反敗為勝的方法和機會,秦國也是商鞅變法國力強大人民富有起來,滅掉六國。如果沒有百分之兩百勝利的機會就不會冒險,何況兵臨城下,一鼓作氣之師。避其鋒芒再做打算,戰爭打的是國力,是糧食,是時間,據本土作戰,守比敵人更有利。敵方巴不得速戰速決,攻守沒有相攻有優勢。所以廉頗選擇堅守,只不過輸的時間延後了而已。

    但大家知道,消耗戰主要是拼一個國家的國力。正如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提道,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多人多,資源豐富,而日本雖然軍事實力強大,但終究是一個小國,其資源匱乏,缺乏人力財力,無法長期支撐其侵略戰爭。因此長久下去,抗戰的最後勝利必將屬於中國。在古代,評判一個國家的國力,一是看人口,二是看生產力,而生產力最主要體現在農業的發展。對照當時秦、趙兩國的國力,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耕戰”被確立為秦國的國策,平時士兵們卸甲歸田進行耕種,一旦發生戰事,士兵拿起武器就上戰場,而嚴厲的法制保證了國家機器強有力的運轉,使得國力大增。而趙國在趙武靈王時期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胡服騎射改革後,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但是趙國的改革主要偏向于軍事、國家制度和商業,較少涉及農業,一般來說趙國士兵只負責征戰,不負責耕種。因此趙國的農業水平明顯落後於秦國。

    在對峙階段,秦國進行了大量的準備,由於其長期堅持耕戰國策,國內糧食儲備豐富,並且秦國舉全國之力支援前線部隊,包括派遣大量青壯年進行運糧工作,修理道路,同時還進行水路運輸,使得後勤保障效率大大提升。而趙國大將廉頗堅守不出的本意,是指望遠道而來的秦軍因為缺糧而速速退軍,而自身卻沒有進行持久戰的準備。據史書記載,廉頗為了迷惑秦軍,在山腰上用黃沙、牛皮和葦蓆築起一座座“糧倉”,夜間令士兵將黃沙倒入“糧倉”中,以示糧草充足。當時趙國大部分青壯年都在支援長平前線,國內缺少勞力耕種,戰爭長期下去,軍隊面臨著無糧而崩潰的窘境,因此不得已暗地裡向齊國借糧。

    消耗戰拼的是耐力,在對峙後期,趙國明顯力不從心,其當時的國力已經無法繼續支撐廉頗繼續堅守,前線幾十萬計程車兵所需要的糧食對趙國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而秦國雖然也在勒緊褲腰帶,但後勤狀況明顯比趙國要好很多。因此,對於當時趙國君臣來說,堅守不出長久下去必定餓死,主動出擊不一定會落敗,況且趙國軍隊的實力不亞於秦國,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拼死一戰。不過,趙國國君錯就錯在聽信秦國謠言,派遣當時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去替代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而趙括面對的秦軍主將正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戰神白起,因此趙國的慘敗也在情理之中。終上所述,趙國如果繼續在長平繼續堅守不出,以當時的國力,長期下去十有八九會被秦國拖垮,若派遣經驗豐富的將領而不是趙括領兵出擊,也未必會失敗。趙國輸得不光國力,他們只有守城之將,沒有攻伐之帥,這也是趙國的悲哀。趙括之父如在,也能有相抗之力,可惜時勢造英雄,命由天,不由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年過得不快樂,想脫離原生家庭。有沒有跟我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