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內一知己711

    因為習慣了在父母那裡索取,一下子變成要給予父母,覺得沒有必要,覺得能自己養活自己,不問父母要,已經很孝順了。

  • 2 # 老老徐徐1

    個人觀點,不喜歡可不看,不接受語言攻擊!

    贍養,即照顧衰老的父母。所謂贍養,主要是指兒女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費用的行為,即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滿足物質上的合理要求。那麼不養父母的會怎麼樣呢?是不是會被判刑呢?不養父母的不會判刑,最多強制執行,也就是法院可以賣你的房子車子!拒不執行可以拘留3-15天。中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指成年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扶助是指成年子女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對父母的關心、幫助和照顧。贍養扶助的義務主體,一般是成年子女。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子女必須要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每一個成年人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

    但是現在這個社會貌似以啃老為榮,老人也特別願意讓孩子啃老,就是所謂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吧,所以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一個怪圈!

    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對於孩子,應該從小就灌輸自力更生的教育還有要教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當然父母也要改變,孩子力所能及要讓他們自己去做,適當示弱,讓孩子知道你也是需要他來保護的。

    以上是一點自己的小感慨~

  • 3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父母養孩子和孩子不願意養父母是相關聯的問題,也是互動性的問題。父母養孩子是作為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受半點委屈,這個是內心情感問題也是內心的真實感受。當父母有了孩子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也給自己的內心帶來一種寄託與依賴,這種心裡只有透過自己有孩子後和社會對於家庭的一個評估時才能感覺到的。由於現在經濟發展老齡化嚴重使孩子對於養老人的問題感到負擔太重的感覺,這個也是孩子在社會上精練的太少的緣故吧,也就是不能自立自強的去有自己的生活,這個也是大人在對待孩子諾愛引起的後果,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生活方式就會有不同的事情,因為這個孩子可以對事情進行處理好而且會處理的完美,這個孩子對養老問題上就不會感到有什麼負擔,因為已經有社會經驗。所以對待這個問題不單單是經濟條件的事情,也是孩子有沒有獨立性的問題,這也是大人和孩子共同面對的事情。

  • 4 # 漢飛飛

    家教問題,許多不養父母的孩子,多數是長輩從小沒培養好,弱愛,怕小孩累,十七十八歲都不能自理,他們自己都搞不定,哪裡有能力養父母,苦養的孩子比較早成熟,父母忙不過來,叫孩子們一起幹,在他們初到社會時,教會他們注意安全!幹活不怕苦,年輕人力氣用了還會來,與人和善,互相包容,幫助,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團結友爰如兄弟,自己有難,朋友幫,別人有難扶他一把!混得好的朋友多!謝你邀請!

  • 5 # 嶧縣西門裡老李

    憑心而論,從本意上不願意贍養老人的孩子畢竟很少很少。而且從物質層面說,城市的老人大多是“倒貼”,無需贍養;農村的老人也有國家給予的100元左右的養老金,加上本村的部分,自家種的糧菜,平日生活倒也無憂。

    真正有問題的是,當老人年老體衰遇大病時,就可能出現“一人生病,全家致貧”的情況,再加上有的孩子本身並不富裕,自已的小家也有住房、就業、孩子上學等等的實際困難,確實拿不出鉅額的醫療費,非不肯而實因無能為力也。自家暴富卻不肯為父母出錢治病的確有,但極少。

    但如果包括精神贍養層面的話,可以說又倒過來了。(笑)不願意付出的又太多太多。現在是老人上門洗衣服做飯看孩子,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待孩子看大了或老人身體不好不能再出力了,想讓他們像自已為他們付出一樣,根本不可能!這既有客觀原因,也就是他們還有工作、還有自已的家;也有主觀原因,你不能天天陪護服伺床前,但每天下班後少陪點老婆孩子、少點應酬,去陪陪老人總可以吧?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你就是看看報刊和各種媒體上回憶父母的文章,都是“幾年因忙沒回家,猛一見爸媽老了許多,……”咱別猛一見,咱年年見一面行不?太忙!可真的那麼忙嗎?

    特佩服人家馮鞏一件事:年年參加春晚,本來他的節目可以壓臺(即放在最後、彰顯節目重要),但他每次都要求往前排,因為他要當晚趕回天津陪90多歲的老母親過除夕。……

    大夥說說,這是什麼精神?咱們難道比他還忙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霍元甲》、《陳真》等電視連續劇那麼深受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