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虛空中的花朵
-
2 # 心理師楊立新
為人父母,培育孩子,首先要自己能夠心理健康,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學會如何做人。否則,自己時常焦慮、時常反覆,並且不思進取,心理狀態紊亂,怎麼能夠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我的一個經歷:我的孩子上初中時,我為他購買了一百多元的足球,沒玩兒幾天,發現足球破出了一個洞,閒在那裡了。
我問孩子:“怎麼會這樣?”孩子說:“與同學踢球時,同學不小心踢到了鋼筋尖兒上。”我問孩子:“這怎麼辦啊?”孩子說:“同學答應了要分幾次賠償,因為同學家庭困難。”面對這種情況,我與孩子從心理層面進行交流溝通,一方面要求他今後要珍惜物品,另一方面,告訴孩子不要讓同學賠償了,因為同學家庭困難。我比較注重這類在心理、在人品、在行為方面的以身作則來培育孩子。通過生活中許多類似的事情,使孩子能夠從這些基本的品性品格方面得到培養,進而帶動他健康成長,形成各類積極、包容等的良好品行和行為。
在做人方面,父母要能夠有志向、有恆心,在做事方面能夠有頭有尾,說到哪做到哪,有執行力、有行動力。 在處事方面,父母要能夠與人為善。正如周易所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是一種發在內心的不忍,長年累月,這種氣質會沉澱在生命裡,也會印記在孩子的生命裡。從根本的方面說,我們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很平常的智商,我們不要對自己的孩子期待過多、期待過高。我們養育孩子的最根本的目的其實就是讓孩子快樂成長則最佳。
而且,平時總是焦慮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你的要求時,就會容易動怒甚至打罵孩子,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學習物件,父母如果總是焦慮,孩子也會焦慮,就容易不自信,
培養孩子,使他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指導、鼓勵和認可。
高焦慮的父母導致了高焦慮的孩子,從而導致不自信的孩子。所以,我們想要讓孩子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做父母的自己要首先能夠心理健康,學會如何做人。
-
3 # 怎樣做家長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為何會有那麼多的焦慮、擔心呢?為何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叫怒罵,造成親子關係矛盾重重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家長不懂生命的本質屬性,不瞭解孩子各個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不瞭解孩子當下的發展需求,對孩子的言行做了錯誤的解讀,使用了錯誤的家庭教育方法,導致家庭教育問題矛盾重重。
簡而言之,家長不懂教育而去教育孩子,這樣能不出問題嗎?這就好比,一個外科醫生,拿著手術刀,對病人說,我很關心你的健康,非常願意幫助你,經管我沒學到什麼技術,但是我充滿愛心!來吧,請相信我。如果你是病人,你有何感想呢?
那如何做“懂行”的家長呢?無他,只有家長自我學習。家長需要學習以下7方面的內容。
一是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是瞭解孩子各年齡段的發展規律和需求;
三是日常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
四是具體情況能夠科學應對;
五是與孩子有親密的親子關係;
六是知道如何陪孩子學習成長;
七是瞭解如何與學校互動合作,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
4 # 明月入懷618
第一是:要更新成才觀念。
霍華德·加德納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其基本性質是多元的——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其基本結構也是多元的——各種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而現代社會是需要各種人才的時代,這就要求教育必須促進每個人各種智力的發展,讓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
社會需要造太空梭的,也需要造毛中肥皂的,還需要開超市賣茶葉蛋的。關鍵是要根據孩子的特點、特長和綜合素質,為孩子選擇正確合身的發展方向。只要充分發揮了孩子的發展潛能,就是成功的教育。
快樂不分貴賤,幸福不分貧富。要孩子快樂,家長也要快樂:要孩子幸福,家長也要幸福。家長的情緒、家庭的氣氛始終影響感染著你的孩子。因為打牌喝酒生氣、因為言差語錯大打出手、因為雞毛蒜皮之事三天不答腔、因為孝敬父母經濟上發生矛盾,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少則三兩天,多則十天半月。還有的因為外邊“紅旗飄飄”引發家庭激烈動盪,負面影響就更大了。這樣的氣氛如果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大多會扭曲,甚至會產生自閉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直接影響身心健康。
-
5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比如少數鉅富家庭,他們知道,孩子未來就是接家族企業的班。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家庭,他們也存在教育的焦慮,因為很有可能他培養出來的孩子接不了班,或者孩子沒有興趣接班。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更是如此,即便孩子將來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朝什麼方向發展,都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下,家長很容易就把種焦慮的情緒傳導給孩子。這也是我們的家長對不要輸在起跑線這句話,這麼推崇的重要原因。
這一切都源於我們的家庭教育缺乏家庭教育頂層設計。即便造一棟房子都需要有圖紙才能夠知道用多少材料,採光怎麼解決,下水道怎麼佈局等等。我們的家庭教育居然是沒有規劃的,對於孩子未來會朝什麼方向培養,培養成什麼樣,都是未知數,這就給家長帶來極大的焦慮情緒。
有些家長一開始就給孩子做了一定的規劃,但是這種規劃並沒有科學的依據,只是憑著家長的自我認識來做規劃。這樣的規劃往往執行起來,效果並不理想,也會給家長帶來極大的困擾。
真正科學的家庭教育頂層設計,是要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的。這樣的規劃才能夠讓孩子在未來的前進路上,事半功倍,大幅提升實現目標的成功概率。
-
6 #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急於求成,對孩子成長的必經環節缺乏耐心、堅持和等待,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的預期時,父母就會急燥、發脾氣。其實,一個人要改變是有過程的,第一步要自己意識到需要改變,第二步才是採取措施促成自己改變。所以每個壞習慣的摒棄和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時間,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父母要樹立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榜樣。鼓勵孩子向父母提意見,如果父母也有壞習慣,可以跟孩子約定一起改正。父母先做個好的表率,孩子才會積極地模仿。
2.做到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表現,學會放慢腳步,淡化孩子的問題。因為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著急也沒有用。我們家長所要做就是正確的引導和啟發,然後靜待花開。
3.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避免給孩子貼消極的心理標籤。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你慢得象蝸牛!”、”狗改不了吃屎!“之類的。而是對孩子換一種表達方式,如”你今天的文章立意非常好!”、“你今天比平時做事效率高了很多,真棒!”。這樣做可以強化孩子進步的動力。
總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每個人要改變自己、塑造自己都是很難的,貴在堅持,只要多點耐心,多點執著,學會等待;作為家長,就是能夠在孩子最需要我們支援的時候出現在他們身邊,給他們信任和鼓勵,給他們堅持的信心和力量,相信量變終會質變。
-
7 # 石風歷史
談下為人父母的幾點個人感受:
1、要避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犯錯,首先得把個人的生活打理好。
個人工作、生活、夫妻關係沒處理好,心態難免失衡,對待孩子的錯誤會缺乏包容心,往往孩子犯了一點小錯就大動肝火。這時需要冷靜後反思,問題出在自已身上。
相反,個人心態平和了,孩孑犯了再大的錯,個人也能理智對待。同時,孩子也會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很多事不用說孩子就能做得很好,即“身教大於言傳。”
2、溝通
有機會時和孩子的溝通,瞭解一下現階段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夠好?孩子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糾正?同時,讓雙方都瞭解彼此內心的想法,增加情感互信。
3、給孩子確定生活的底線,而不是遠大理想。
在這個問題上,夫妻雙方對底線的標準意見要統一,否則孩子將無所適從。比如:不可以撒謊(對壞蛋例外);不可以隨便罵人;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等等。
而對孩子將來做什麼,讓孩子自己將來去決定,父母引導、鼓勵好孩的興趣即可。望子成龍的想法只會人為扭曲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給孩子帶來意外的傷害。
4、條件充許,給他(她)生個伴。
雖然現在一些大城市養育子女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一起長大的玩伴起的作用是父母替代不了的。比如學會平等對待、相互包容理解、相互競爭等等。
現在的父母大多不是獨生子女,對如何教育獨生子女的問題上缺乏上一代的經驗傳承,而等到孩子的問題顯露出來,可能已經失去了最佳改錯時機。
總之,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做到重視、用心,相信自己能把孩子教育好,也相信孩子會成為最好的那個人。
父母少一些焦慮,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多一份Sunny。
-
8 # 芝麻育兒
容易焦慮的父母怎樣變淡定?
育兒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源於對寶寶現狀或未來的過度擔憂。過度焦慮不僅對自己的身心不利,焦慮情緒也會傳遞給寶寶,使寶寶受到不良的心理影響。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生活和健康方面的問題,讓人擔心的事情無處不在。育兒焦慮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育兒知識儲備不足,對生長髮育情況和養育方法不確定性導致過度擔心,再加上父母自身的敏感個性,就很容產生焦慮。儘管適度的育兒焦慮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但如果過度就會陷入惡性迴圈,對親子雙方的身心發展都不利。
那麼,避免育兒焦慮首先要儲備足夠的育兒知識,通過圖書或網路找到相關資訊。同時要注意從海量資訊中甄別,把實用、準確的資訊消化吸收,這樣在面對相關問題時才能熟練應對。另外一定要明確,寶寶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不要總是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否則越比會越焦慮。
再有,要認識到寶寶不良行為背後的積極意義,別給他亂貼壞標籤,否則很容易為此焦慮。比如,當寶寶開始表現出某些攻擊行為,當他開始試著反抗你,這些都是每個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寶寶出現攻擊行為,說明他開始表現出交往的需求,他喜歡說不是因為進入反叛期,是自我意識的啟蒙。在這些看似不好的行為背後,都有著積極意義,是寶寶在不斷成長進步。
-
9 # 吳智勇905
順其自然,不要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跟孩子增加學習壓力,兒孫自有兒孫福。讀書是一個人的天賦。只要把你孩子吃的,穿的,用的管好就行了,孩子只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就行了。人只要想開了就不焦慮了。
-
10 # yz3724
1態度決定命運。《起跑線》現在國內上映,片中的母親迷塔,想要改變孩子的階層相近一切辦法讓孩子進入好學校接受教育,在她的觀念裡,學習英語不只是一門語言,更是進入高層的手段,進不了好學校就不能進入一流的大學,就不能去外企上班就不能進入精英階層。。。我們總是用悲觀的想法起設想孩子的未來,陷入恐慌,不可自拔,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不能讀好大學,不讀好大學就不能找到好工作,你就不能獲得成功。。。。去掉悲觀,用積極的想法,面對事件的發生。積極的心態也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樂觀向上。
2,活明白你自己,順便帶好上帝的小孩。讓自己焦慮的事情很多狠多,只要你願意選擇焦慮,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為焦慮的理由來說,讓自己遠離焦慮很簡單,你只要明白,自己內心的焦慮減少了,讓你焦慮的事情也就減少了。
3.相信自己的孩子,從孩子的心裡需求出發。過多的干涉和預判孩子的未來,難能豁達。不刻意跟別的孩子比較,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相應的支援。前段時間看一篇文章,把9個孩子培育成國家棟梁,其中還有3個院士梁啟超先生說:“我生平最服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怎甚?”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顧眼前的得失,看的長遠才能有好的未來。
4,適度的放手。不管我們的孩子以後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從事怎樣的職業,組成什麼樣的家庭,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生活,教育的本質,就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真實的生活裡,不只有一帆風順歲月靜好,也有雞零狗碎的一地雞毛,他們面對的不再是一個成人包裝好的溫室,而是一個有爾虞我詐的成人世界,支撐他們走下去的不是試卷上的分數和各級證書,而是那顆有充沛力量都內心,放手,才是最有效的控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要先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問題,將情緒和問題分開。面對焦慮的父母,孩子也容易焦躁焦慮進而感到壓力,所以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克服內心的焦慮。放下我們氾濫的焦慮,不疾不徐的陪伴,耐心的傾聽,靜等花開。
回覆列表
這主要還是我們家長自己的問題,在如何看待孩子上出了問題。
關於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詩人紀伯倫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我覺得值得我們所有父母認真讀一千萬遍。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紀伯倫的詩很優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要把孩子當成平等的獨立的生命個體。
平等的獨立的生命個體!一定要建立這樣的認知。可能最開始很難接受這樣的觀點,畢竟我們在作為兒女時,我們的父母並不是這樣對待我們的,所以我們先入為主的不會把孩子當成平等的獨立的生命個體。
這就需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反覆不斷的強化。在事情中強化。到某一天真正能平等對待孩子,如同對待一個朋友一樣,如同對待一個沒有絲毫利益關係的陌生人一樣,那就ok了。
平等對待孩子,並不是不愛孩子,是更合理的愛,更正確的愛,是更智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