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中原和北韓半島政權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紂後商朝遺民的遷徙,此後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北韓大部分時間都以中原政權的附屬國存在,漢武帝時期曾經在北韓設定四郡直接管理將北韓直接納入中央政權管轄範圍。

    明朝建立之初就和北韓確定了宗藩關係,兩國之間維持了二百餘年的和平友好,明萬曆時期李如松、麻貴曾率明軍入朝作戰擊潰了入侵的日軍,此即萬曆三大徵之一的北韓之役。

    明朝後期由於滿清的逐漸崛起以及明朝內部農民起義頻發,明朝國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中央政權對於東北地區的控制大不如前,但是北韓和明朝的關係沒有受到絲毫影響,這種牢不可破的宗藩關係對於剛剛崛起的滿清無疑是一個威脅,從地理位置上看明朝和北韓對滿清形成了夾擊之勢。

    為了掃清後顧之憂,皇太極曾兩次對北韓用兵,天啟七年三萬八旗兵攻入北韓迫使北韓國王李倧出逃並被迫簽訂了合約,自此北韓和明朝的聯絡基本阻斷。

    1636年底,皇太極以北韓“助明害我”為由親率大軍攻入北韓,此時明朝雖然面臨內憂外患但是作為宗主國,崇禎依舊派遣陳洪範掛平虜將軍印,領兵八千明軍救援北韓,無奈被擊潰,清軍已經憑藉武力迫使北韓稱臣納貢。

    從上文可知清軍兩次攻入北韓都有足夠的實力將其劃入自己的直接統治,但是最終還是建立了宗藩關係,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清承明制,北韓本身即為明朝的藩屬國,被朱元璋定位永不征伐之國,所以清朝從根本只想征服北韓並不想吞併北韓。

    其次,佔領北韓容易但是要將其徹底征服納入直接統治則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滿清志在中原並不想在北韓耗費太多資源。

    最後,與北韓隔海相望的日本對於北韓垂涎已久,將北韓納入藩屬國可以形成一個戰略緩衝區。

  • 2 # 青年史學家

    努爾哈赤於 1616 年建立後金並掌握後金政權,雖然日益壯大,但是不知道北韓實力如何,不可能貿然進攻北韓。努爾哈赤是有謀略的人,即使可以吞併北韓,但是在和大明正面交戰的情況下也會選擇安撫北韓,防止腹背受敵,陷入兩線作戰。做為大清的第一代穿業者,小心謹慎總歸是沒有錯誤的。

    到了皇太極,實力更進一步。和明朝的對壘還在繼續,後方這個親大明的隱患必須處理。經過戰爭,把北韓打服了。丙子之役,北韓國國王在清太宗皇太極的武力威脅下,出城向清太宗俯首稱臣。標誌著北韓不再是明朝的藩屬,而轉為大清的藩屬,也就是說清朝與北韓的宗藩關係正式確立。清朝初期最主要的敵人還是東亞共主:大明。清朝打敗明朝,成為新一代的宗主國。雖然沒有吞併,但是實際上就是附庸國。北韓國王需要清朝冊封,北韓國王不得稱帝只能稱王、妻子不得稱後只能稱妃;北韓定時派員進貢、朝拜,有義務派軍隊幫宗主國作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威rx8和傳祺gs8哪個質量更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