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72971797525

      中國畫技法——落墨 破墨 潑墨 積墨 宿墨  國畫(宣畫):即用顏料在宣紙、宣絹上的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薛宣林定性)。  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中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核心是“筆墨”。  落墨  中國畫技法名。始於南唐徐熙。即用墨筆把花卉的全部連鉤帶染地同時描繪出來,然後略加顏色,使枝、葉、蕊、萼,既有生態,又有立體感。熙自稱:“落墨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碎為工。”當時徐鉉亦云:“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映隱。”北宋沈括解說:“徐熙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李廌雲:“根、幹、節、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雲之氣。”此乃唐末五代間水墨畫確立後,由徐熙獨創的以水墨為主,著色為輔,兩相糅合的新形式。  破墨  中國畫技法名。始見南朝梁蕭繹《山水松石格》:“或離合於破墨。”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謂曾見王維、張璪的破墨山水。現代黃賓虹說:“破墨之法,淡以濃破,溼以幹破。皴染之法,雖有不同,因時制宜可耳。”又說:“齊白石作花卉草蟲,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濃墨破淡墨,少見以淡墨破濃墨。”潘天壽認為用墨:“在幹後重復者,謂之積,在溼時重複者,謂之破。”作面用破墨法,目的在於使墨色濃淡相互滲透掩映,達到滋潤鮮活的效果。  潑墨  中國畫技法名,相傳唐代王洽,以墨潑紙素,腳蹴手抹,隨其形狀為石、為雲、為水,應手隨意,圖出雲霞,染成風雨,宛若伸巧,俯觀不見其墨汙之跡(見《唐朝名畫錄》)。唐代張彥遠認為:“潑”不能過甚,有“吹雲潑墨”之說,明代李日華《竹懶畫媵》:“潑墨者用墨微妙,不見筆跡,如潑出耳。”清代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墨曰潑墨,山色曰潑翠,草色曰潑綠,潑之為用,最足發畫中氣韻。”後世指筆酣墨飽,或點或刷,水墨淋漓,氣勢磅礴,皆謂之“潑墨”。現代亦有以彩色為主的縱筆豪放的畫法稱為“潑彩”。  積墨  中國畫技法名。指山水畫用墨由淡而濃、逐漸漬染的方法。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潤而不枯。”元代黃公望《寫山水訣》:“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清代惲格《南田畫跋》:“昔北苑嘗寫風溪谷雨,峰巒晦明,樹石林泉,煙霏雲繞。又畫落照圖,近視若無物,遠視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峰之頂,宛有返照之色。巨然宗之,每積墨數十層,空淡若無墨,峰巒雲霧,無跡可尋。”現代黃賓虹《畫法要旨》:“積墨法以米元章為最備。渾點叢樹,自淡增濃,墨氣爽朗,此天所不能勝人者。思陵(趙構)嘗題其畫端雲:天降時雨,山川出雲也。董思翁書,‘雲起樓圖’,謂元章多鉤雲,以積墨輔其雲氣;至虎兒(米友仁)全用積墨法畫之。”潘天壽謂:“積墨須在雜亂中求清楚,清楚中求雜亂。”  宿墨  中國畫技法名。初見於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用墨七法”之說。宿墨是七法之一。指硯中隔宿之墨,當宿墨開抬脫膠之際,既粘而又濃黑,含水旁瀋(漫漶),筆痕猶存,自有一種煙雨絪縕之氣。山水畫家用之以醒畫面精神。現代黃賓虹也將用墨歸納為:“濃、淡、破、漬、潑、焦、宿”,晚年善用宿墨,在濃黑處,再積染一層墨,或點上極濃的宿墨,亦稱“亮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韭菜豆腐臊子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