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莊”指由皇室直接佔有經營的莊田。
中國封建社會中歷代皇室勳戚都佔有大量土地,通稱為莊田,其中撥歸皇室的稱皇莊,撥給王、公、勳戚的稱勳貴莊田,明初稱宮莊,清代稱宗室莊田。
西漢時始置皇莊,此後一直沿襲到明清,但其內容和名稱各代略有不同。
漢代皇莊稱“苑”,皇家苑囿內的農田和少府等所轄農田;唐代皇莊稱“宮莊”,內莊宅使所轄農田。宋代稻田務所轄田,元代中政院所轄農田,清代內務府所轄農田等組成的莊田,皆泛稱皇莊。
上述皇莊,當時文獻記載多不見其名,後人因其性質而泛稱為皇莊。皇莊田租收入一般不與國家財政發生關係,但皇帝有時也將部分田租收入用於國事,如救災、軍費等。
“皇莊”之稱始於明代,故皇莊又特指明代的皇莊。
明初,皇莊仍稱宮莊,即皇室私家莊田。明代皇莊起源有三說,即始於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鎮或明憲宗朱見深。
明代廣義的皇莊包括皇帝的莊田(即皇莊)、皇太后的莊田(即宮莊)、皇太子的莊田(即東宮莊田)、由王莊改為皇莊的莊田(明成祖登基後,改其原王莊為皇莊)。
明天順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駕崩,皇太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
明憲宗甫一登基,即沒入大太監曹吉祥莊田35頃為宮中莊田,即皇莊,“皇莊”之名始此。
其後,皇莊之地日增,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建皇莊30餘處,皇莊土地擴增至37595頃46畝。
皇莊土地不準買賣,其土地免田賦,其佃戶多免徭役。
皇莊主要集中在北直隸的順天等八府,尤以順天(府治今北京城)、保定、河間(府治今河北河間市)三府為最多。南方除湖廣承天府(府治今湖北鍾祥市)和南直隸部分地區外,並不多見。
皇莊內部的管理人員大多由宮廷直接委派管莊太監管理經營,另有官校、莊頭、家人等,負責收取皇莊子粒銀。皇莊自行管業,不經過戶部,所收皇莊子粒(地租)或皇莊子粒銀,輸入皇宮,供宮廷揮霍享用。
皇莊對農民極其暴虐。《明史·食貨志》稱: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管莊官校招叢集小,稱莊頭、伴當,佔地土,斂財物,汙婦女。稍與分辨,輒被誣奏,官校執縛,舉家驚惶,民心傷痛入骨”。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隨著清王朝的壽終正寢,帝制的廢除,皇莊也被消滅。
圖片皆選自網路。
“皇莊”指由皇室直接佔有經營的莊田。
中國封建社會中歷代皇室勳戚都佔有大量土地,通稱為莊田,其中撥歸皇室的稱皇莊,撥給王、公、勳戚的稱勳貴莊田,明初稱宮莊,清代稱宗室莊田。
西漢時始置皇莊,此後一直沿襲到明清,但其內容和名稱各代略有不同。
漢代皇莊稱“苑”,皇家苑囿內的農田和少府等所轄農田;唐代皇莊稱“宮莊”,內莊宅使所轄農田。宋代稻田務所轄田,元代中政院所轄農田,清代內務府所轄農田等組成的莊田,皆泛稱皇莊。
上述皇莊,當時文獻記載多不見其名,後人因其性質而泛稱為皇莊。皇莊田租收入一般不與國家財政發生關係,但皇帝有時也將部分田租收入用於國事,如救災、軍費等。
“皇莊”之稱始於明代,故皇莊又特指明代的皇莊。
明初,皇莊仍稱宮莊,即皇室私家莊田。明代皇莊起源有三說,即始於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鎮或明憲宗朱見深。
明代廣義的皇莊包括皇帝的莊田(即皇莊)、皇太后的莊田(即宮莊)、皇太子的莊田(即東宮莊田)、由王莊改為皇莊的莊田(明成祖登基後,改其原王莊為皇莊)。
明天順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駕崩,皇太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
明憲宗甫一登基,即沒入大太監曹吉祥莊田35頃為宮中莊田,即皇莊,“皇莊”之名始此。
其後,皇莊之地日增,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建皇莊30餘處,皇莊土地擴增至37595頃46畝。
皇莊土地不準買賣,其土地免田賦,其佃戶多免徭役。
皇莊主要集中在北直隸的順天等八府,尤以順天(府治今北京城)、保定、河間(府治今河北河間市)三府為最多。南方除湖廣承天府(府治今湖北鍾祥市)和南直隸部分地區外,並不多見。
皇莊內部的管理人員大多由宮廷直接委派管莊太監管理經營,另有官校、莊頭、家人等,負責收取皇莊子粒銀。皇莊自行管業,不經過戶部,所收皇莊子粒(地租)或皇莊子粒銀,輸入皇宮,供宮廷揮霍享用。
皇莊對農民極其暴虐。《明史·食貨志》稱: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管莊官校招叢集小,稱莊頭、伴當,佔地土,斂財物,汙婦女。稍與分辨,輒被誣奏,官校執縛,舉家驚惶,民心傷痛入骨”。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隨著清王朝的壽終正寢,帝制的廢除,皇莊也被消滅。
圖片皆選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