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詩人生

    岳飛已經成了一個英雄的符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成了民間的信仰。秦檜是奸臣壞人的代表,永遠跪在嶽王爺墳前反醒。

    歷史是人寫成的,尤其是秦檜當權的情況下,把不利於自己的證據全部抹去,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宋孝宗為岳飛平反後,為了趙構的臉面,不可能把岳飛的功勞撥到最高。中興十三處戰功沒有岳飛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皇家無情,人間自有真情在。岳家軍的威名自在民間傳說,就是岳飛流傳千古的證明。

  • 2 # 園丁清淵居士

    岳飛平反後,宋孝宗評定的“南宋中興十三戰功”沒有岳飛北伐的戰功,也就是說南宋朝廷不承認岳飛北伐的戰果。

    很多學者認為是由於秦檜專權時,銷燬了岳飛相關的記載,造成岳飛北伐缺少證據,才導致“中興十三戰功”中沒有郾城之戰和穎昌之戰。

    關於秦檜父子篡改《宋史》一說是非常蹊蹺的。因為整個宋史中只有岳飛的史料不詳,也就是說只有岳飛的記錄被篡改了。透過對南宋初年政治的分析,身為將軍的岳飛是不可能成為身為宰相的秦檜的主要政治對手,秦檜主要政治對手是呂頤浩、趙鼎,但是關於他們的記載卻並未被篡改,這些政敵對秦檜的評價才是最致命的。秦檜為什麼放著真正對自己有害的記載不去改,而去改岳飛呢?

    另外,再分析“中興十三戰功”的時間,即1166年,也就是隆興二年(1164)的隆興和議兩年之後,這時南宋可以說是舉國上下士氣低落,此時評定“中興十三戰功”正是為了鼓舞士氣。如果有郾城、穎昌這樣的勝利一定會榜上有名。

    另外,岳飛是宋孝宗平反的,此時如果能為岳飛增加功績,其為岳飛平反的依據豈不是更加充分,所以在這樣的政治背景加成下,岳飛北伐的郾城、穎昌之戰一定要榜上有名。在這樣的政治要求下,朝廷肯定會不遺餘力地蒐集、整理。至於說,岳飛的記載被秦檜篡改,此時距離紹興十年(1140)只不過二十四年的時間,那個時候很多親歷者都在,張浚、劉錡、楊沂中還都活著,他們都是事件的親歷者,而岳飛手下的將校、士兵活著的應該更多。如果郾城、穎昌之戰真的不能上榜,那真的只能說其戰績可能是微乎其微。要清楚,“中興十三戰功”中有韓世忠的大儀鎮之戰,不過是一次伏擊戰,擒獲金兵388人。

    胡銓,南宋最堅定的抗金、反對議和者,紹興八年(1138),秦檜主和,胡銓抗疏力斥,乞斬秦檜與參政孫近、使臣王倫,聲振朝野。隆興元年,針對自隆興北伐失敗後朝中的議和之風,胡銓多次上表予以反對。金朝請求和議,胡銓說:“金朝知道陛下銳意恢復中原,因此用好話欺騙我,希望絕口不要說‘和’字。”胡銓同時也是岳飛重要的支持者,著有《吊岳飛》。隆興元年(1163),遷任秘書少監、擢任起居郎,掌管古今圖籍、國史實錄、天文歷數等等。隆興二年(1164),胡銓任權兵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乾道初年,胡銓以集英殿修撰(掌修實錄)的身份知漳州,改任泉州。胡銓的仕途大都和修撰史書、經文有關,而且還有在兵部任職的履歷,其對岳飛的情況應該非常清楚。評定“中興十三戰功”時,胡銓的官職為工部侍郎,可上朝奏事。在這種情況下,胡銓絕對會力挺岳飛。然而可惜的是“中興十三戰功”裡就是沒有岳飛的郾城、穎昌大捷。

    最後是紹興十一年的戰事。根據王曾瑜在《金朝軍制》中的考證:金朝的軍隊大約有十二萬,分別由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統領。天會十二年(1134),完顏宗弼在仙人關大戰時,“率大軍十餘萬眾”。

    天眷三年(1140),完顏宗弼先後與宋將劉錡、岳飛作戰,也是率軍十餘萬,所以金朝的軍隊總數應該大致在十餘萬。如果考慮到金國的國情,其可能實際動員的兵力並不多。金國推行暴政,雖然在治安上主要依靠籤軍,但在一些重要的要塞必須有金軍駐紮;另外金國國土面積龐大,加上金軍還在北方同蒙古部落作戰。如果金軍在紹興十年被岳家軍重創,以金國當時的軍情,其戰鬥力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恢復的。

    可事實不是如此,七月的穎昌之戰結束後,八月楊沂中的殿前軍就慘敗於亳州,而紹興十一年的淮西之戰更是證明金軍主力絲毫未受損。

    紹興十一年正月僅距穎昌之戰不足半年的時間,完顏宗弼就率領金軍入侵淮西。淮西之戰中,金軍先是敗於柘皋,而後卻在濠州幾乎全殲楊沂中的殿前軍,宋軍損失慘重。由此可以判斷,參加淮西之戰的是金軍主力部隊,其主力根本未在紹興北伐中受到實質性損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20系列值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