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ock3

    營銷的有點過分了。

    一部還沒有上映的電影,幾個圈內好友的推薦,都敢說口碑炸裂,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口碑?

  • 2 # 深圳獨白

    科幻電影一直是中國產電影的痛。華人期待我們自己國家能拍出一部好的科幻電影。一直以來科幻電影都被好萊塢承包了,從流露出來的預告可以看出來,無論是製作特效演員劇本都不輸好萊塢大製作。這是華人的驕傲。也是中國產特效大片的里程碑。

  • 3 # 鋒言毅語

    對於一部“硬科幻”電影來說,最重要的是故事情節沒有邏輯和常識上的硬傷,腦洞要大但不能大到違反科學常識,特效逼真但也不能太花俏,有科技感。觀眾主要是想體驗視覺上的衝擊和想象力的震撼,什麼“家國情懷”、“兒女情長”的倒在其次。

    《流浪地球》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對於科幻迷來說,電影的故事情節已經很熟悉了,基本上就是小說中的情節,這篇小說也不長,兩三個小時就能看完,跟看電影的時間差不多。

    科幻迷們買不買賬就看電影對小說的還原度和表現力如何了,如果光是賣情懷,那對於追求“硬科幻”的觀眾來說肯定是不會買賬的。但無可否認的是,“科幻迷”是個小眾的群體,對於大部分到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來說,他們並沒有看過小說,也不懂小說裡說的“重核聚變”、“氦閃”、“軌道變速”、“生態系統”等等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一部“硬科幻”電影成不成功是不能用票房來衡量的,即使《流浪地球》的票房超過了《戰狼2》,也不代表它就是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很多人可能以為中國產的科幻電影很少是因為國家的國力不強,沒有資金和技術拍不出好的科幻電影,其實資金和技術從來都有,這只是由市場決定的。

    由於我們的民族文化一向是比較“崇古”而比較少去幻想未來,所以公眾對科幻題材的電影一直比較缺乏熱情,對武俠、古裝、奇幻等題材的電影就比較認可。而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已經是市場化的,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比如漫威,從漫畫到電影,衍生出各種文化產品。

    劉慈欣在為電影做宣傳時把《流浪地球》的拍攝上升到標誌著國家的進步、國力的強盛的高度,其實我認為不管《流浪地球》拍得怎麼樣,都不能代表國力的強盛或衰退,也不代表以後中國產科幻電影會蓬勃發展。中國產科幻電影還是應該學習好萊塢的先進經驗,走市場化的道路。

    《流浪地球》的宣傳工作做得很到位,點映的口碑也很不錯,但畢竟是宣傳方的一面之詞,真正的效果還要由眾多的觀眾來檢驗。但有些宣傳工作也不太盡如人意,讓人覺得電影的製作方有些浮誇,比如演員“達叔”在一個宣傳片裡講他是帶病參加拍攝,每次拍攝間隙都要吸氧,簡直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為藝術獻身。這樣的宣傳不知道是何用意?為什麼要演員冒生命危險,為什麼換了別人就不行?不免有“賣慘”的嫌疑。

    “硬科幻”如果太“硬”,必定不為一般的觀眾所接受,畢竟太“硬”的東西一般人不容易“消化”,如果《流浪地球》只是打著“硬科幻”的幌子迎合大多數觀眾的品味,那麼必定會引來一片“口誅筆伐”,如果真正做到了“硬”,那麼“科幻迷”們也會不吝稱讚。聽說這次《流浪地球》的拍攝請了中科院的科學家當顧問,確保電影內容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希望這部電影能做到“軟硬”兼施,既有嚴格的科學依據,又能被大眾所接受,不管怎麼樣,大年初一見分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甘蔗在什麼時間追肥最合適?追什麼肥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