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考了好幾次才中的,他的詩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描述他好不容易中舉的心情的.蒲松齡也是考了一生都沒中,最後還是靠著朝廷的一次恩施才給了個貢生資格。姜宸英:熙三十八年,京師順天府舉行鄉試,在京的廣東貢生黃章參加考試,時黃已屆百歲高齡。進入考場時,叫他的孫子在前引導,燈籠上大書“百歲觀場”四個大字,傳為一時佳話。從燈籠所寫的內容來看,這位百歲考生,志不在中不中舉,而在於顯示自己如此高齡尚能入試,來看看場子,倒也是別具一番情趣。與黃章意在觀場不同的,是康熙間一位叫姜宸英的名士的遭遇。姜是浙江慈溪人,很早就已成名,清初,他以布衣的身份被推薦到國史館參加修撰明史,卻一直沒有科名。康熙帝對姜的文章極為推崇,每次科舉發榜時,總要問,這次姜宸英取中沒有?黃章:謝啟祚:乾隆五十一年(1786)又一廣東人謝啟祚百歲時參加會試,比起黃章算是進了一級了。此人三妻二妾,子23人,女12人,孫29人,曾孫38人,玄孫2人.這個五世同堂的人瑞,不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如此高齡,仍披掛上陣,征戰鄉試.實在令人哭笑不得.照例,這等年齡參加鄉試,應由該省巡撫呈報禮部請皇帝恩賜舉人,但謝啟祚堅決推拒,他說: "科名有定數,我老手尚健,豈知我不能為老儒生們揚眉吐氣? "果然一舉考中,啟發了謝啟祚老驥伏櫪的雄心壯志,遂作老女出嫁詩一首:"行年九十八,出嫁弗勝羞.照鏡花生面,光生血白頭。自知真處子,人號老風流.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倘真以此高齡出嫁,恐怕新郎也只能如同清朝科舉這般古板的人了。本次和謝啟祚同科舉人之中有一12歲少年,少年得志者與大器晚成者成了同榜年誼,監考的巡撫看到此景,頗多感慨,在鹿鳴宴上以詩紀事,有"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之句,又被當時的科場傳頌一時.諸君可猜想謝啟祚在與十二歲少年同座時必定春風得意,但那少年如何看待這位年近百歲的老翁,就不得而知了. 次年,謝啟祚以99歲高齡入京會試,朝廷授給國子監司業銜。乾隆35年(1770)庚寅科鄉試,當時年齡最小的是兩名順天生員,一個11歲,一個13歲.年齡最大的,一個是江西生員李偉,99歲,一個是廣東生員張次叔,94歲,李煒第二年接著參加辛卯科會試,恰好年滿百歲。道光6年(1826)丙戌科會試,廣東三水舉人陸雲從,年104歲。三場考畢,不第,道光帝欽賜他國子監司業的官銜。他還是高齡秀才的最高紀錄保持者,進學時整整100歲,103歲以舉人入人京會試,清廷按例賜以國子監司業銜。道光20年(1840)庚子科鄉試,湖南長沙縣監生餘會來,也是104歲,但沒有考中,欽賜舉人。乾隆四年(1739),廣州科舉考場上(廣東似頗多高齡考生),考官看到一位叫梁自適的考生後暗自吃驚,此翁年屆百歲,但耳聰目明,才思敏捷,很快就交了卷,番禺人梁自適50歲時才中秀才,到了100歲還上考場。
孟郊:考了好幾次才中的,他的詩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描述他好不容易中舉的心情的.蒲松齡也是考了一生都沒中,最後還是靠著朝廷的一次恩施才給了個貢生資格。姜宸英:熙三十八年,京師順天府舉行鄉試,在京的廣東貢生黃章參加考試,時黃已屆百歲高齡。進入考場時,叫他的孫子在前引導,燈籠上大書“百歲觀場”四個大字,傳為一時佳話。從燈籠所寫的內容來看,這位百歲考生,志不在中不中舉,而在於顯示自己如此高齡尚能入試,來看看場子,倒也是別具一番情趣。與黃章意在觀場不同的,是康熙間一位叫姜宸英的名士的遭遇。姜是浙江慈溪人,很早就已成名,清初,他以布衣的身份被推薦到國史館參加修撰明史,卻一直沒有科名。康熙帝對姜的文章極為推崇,每次科舉發榜時,總要問,這次姜宸英取中沒有?黃章:謝啟祚:乾隆五十一年(1786)又一廣東人謝啟祚百歲時參加會試,比起黃章算是進了一級了。此人三妻二妾,子23人,女12人,孫29人,曾孫38人,玄孫2人.這個五世同堂的人瑞,不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如此高齡,仍披掛上陣,征戰鄉試.實在令人哭笑不得.照例,這等年齡參加鄉試,應由該省巡撫呈報禮部請皇帝恩賜舉人,但謝啟祚堅決推拒,他說: "科名有定數,我老手尚健,豈知我不能為老儒生們揚眉吐氣? "果然一舉考中,啟發了謝啟祚老驥伏櫪的雄心壯志,遂作老女出嫁詩一首:"行年九十八,出嫁弗勝羞.照鏡花生面,光生血白頭。自知真處子,人號老風流.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倘真以此高齡出嫁,恐怕新郎也只能如同清朝科舉這般古板的人了。本次和謝啟祚同科舉人之中有一12歲少年,少年得志者與大器晚成者成了同榜年誼,監考的巡撫看到此景,頗多感慨,在鹿鳴宴上以詩紀事,有"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之句,又被當時的科場傳頌一時.諸君可猜想謝啟祚在與十二歲少年同座時必定春風得意,但那少年如何看待這位年近百歲的老翁,就不得而知了. 次年,謝啟祚以99歲高齡入京會試,朝廷授給國子監司業銜。乾隆35年(1770)庚寅科鄉試,當時年齡最小的是兩名順天生員,一個11歲,一個13歲.年齡最大的,一個是江西生員李偉,99歲,一個是廣東生員張次叔,94歲,李煒第二年接著參加辛卯科會試,恰好年滿百歲。道光6年(1826)丙戌科會試,廣東三水舉人陸雲從,年104歲。三場考畢,不第,道光帝欽賜他國子監司業的官銜。他還是高齡秀才的最高紀錄保持者,進學時整整100歲,103歲以舉人入人京會試,清廷按例賜以國子監司業銜。道光20年(1840)庚子科鄉試,湖南長沙縣監生餘會來,也是104歲,但沒有考中,欽賜舉人。乾隆四年(1739),廣州科舉考場上(廣東似頗多高齡考生),考官看到一位叫梁自適的考生後暗自吃驚,此翁年屆百歲,但耳聰目明,才思敏捷,很快就交了卷,番禺人梁自適50歲時才中秀才,到了100歲還上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