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甲骨遊學

    1、父母必須像園丁一樣,給孩子剪枝,幫助他們成長

    我們常用“園丁”的比喻,來形容父母教導的角色,這是非常恰當的。從腦神經科學解釋,負責處理貯藏和傳遞資訊的神經細胞叫“神經元”。它有很多“突觸”,負責與外界交流資訊。孩子在2~3歲時,神經元的突觸,會超過他們成年時的數量。只有當孩子經歷後,使用過的“突觸”會保留下來,而沒有使用的,就被“修剪”了。因此,父母對孩子教導的過程,也是幫助塑造孩子大腦的過程。給孩子讀書、擁抱孩子以及帶孩子一起玩,都是非常必要的刺激,幫助孩子大腦發育。

    2、父母要堅持,一直堅持下去!

    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大腦發育的狀況。在人的額頭部分,即大腦的“額葉”,負責抑制感情衝動,剋制冒險決策和行動。孩子在2歲時,大腦“額葉”發育不成熟,他們常常衝動,也就是說,他們想做什麼就要做什麼,好像“脫韁Mustang”一樣。大約3~4歲時,大腦“額葉”進一步發展,但要到20歲左右才發育成熟。在孩子成熟前,父母不得不“借給”孩子一個大腦,幫助他們決策,給他們設定安全界線,不斷地提醒,制定並監督計劃。從這個角度看,父母教養孩子是長期工作,不是一次教導完畢,孩子就理所當然地明白了。孩子需要大人不斷地提醒、督責。

    3、放任孩子的結果

    如果父母很少給孩子設定界限,制定規則,或告知行為結果。雖然父母給予較高的感情支援,但在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處理不好與同伴的關係。由於他們不清楚權柄的界限,日後在社會上,也常常面臨人際關係方面的挑戰。

    另一個極端就是溺愛孩子。父母會滿足孩子每一個無理取鬧的要求。父母感覺順著孩子的意願比違背孩子的意願更輕鬆。調查顯示,這樣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是有害的。比如,男孩子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他們更傾向於“享樂文化”,易陷入“幫派”中,或染上毒品,成為“癮君子”。

    4、如何正確管教孩子?

    父母對孩子有明確的目標,設立清楚的界限,並期待孩子有合理、成熟的表現。同時,父母給予孩子很多溫暖,傾聽孩子並給予及時的支援。父母常告誡孩子遵守規定的結果,並給他們自由去做選擇。父母懲罰孩子比較少,更多是給予支援和指導。

    在上述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通常有較高的學術成就和穩定的情感發展。特別是在孩子的青春期,“拉幫結夥”對他們的誘惑不大。甚至對於罪惡的引誘,他們常有力量去拒絕,而不是為了證明在同伴眼中的價值而去妥協。

    最後,祝福天下父母!

  • 2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首先,這個孩子已經四歲了,是什麼造成了他的任性呢?往家庭教育上看,肯定和父母或者養育人的教育方式有關。一般被慣壞的孩子就是這樣。

    比如:第一次買玩具,家長拒絕給他買的時候,有的孩子就開始哭鬧,家長還是不給買。然後孩子躺在地上哭。結果家長妥協了。以後這招屢試不爽。於是,孩子就知道家長的軟肋在哪裡,知道如何讓家長妥協。

    其次,對於已經養成任性習慣的孩子,改變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有心理準備,當你開始糾正這個行為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有更激烈的反抗方式,前所未有的。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狠下心來,所有的努力將前功盡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金魚身上有小白點,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