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週病”是雛番鴨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3周內的雛番鴨,故稱“三週病”。該病發病率(40%~50%)和死亡率(50%~80%)均較高,對番鴨飼養業的危害極大。 一、流行及症狀 本病病原為鴨細小病毒,帶毒鴨是主要傳染源,在自然條件下除番鴨外,其它幼禽與成禽未見發病。病鴨排出的病原汙染場地、水源等環境;病毒也可垂直汙染種蛋,從而汙染孵化場,經人員流動、工具汙染等造成大範圍的傳播。 本病潛伏期為2~16天,發病日齡越小,病程越短。主要症狀表現為:病鴨精神沉鬱,羽毛蓬亂、直立,兩翅下垂,尾端向下彎曲,兩腳無力,常蹲伏於地,不願走動,不合群。喙端、蹼間和腳趾邊常有不同程度發紺。呼吸困難,張口喘氣。病初飲欲增加,食慾廢絕,發病中後期不飲不食。排灰白色或黃綠色稀糞,並粘附於肛門周圍。死前多出現神經症狀,兩腳麻痺,倒地抽搐,頭頸後仰,最後衰竭而死,呈角弓反張姿態。 肉眼可見的主要病變是以胰臟壞死和出血為主,胰腺病變有兩種情況:一種呈灰白色,在背腹兩葉的表面散佈有針尖大小的白色壞死點;另一種為淤血且顯著腫大,尤以背葉明顯,其表面密佈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腸道呈卡他性炎症和腸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亦以十二指腸和直腸後段為甚。腸粘膜常伴有不同程度脫落,腸壁菲薄。在空迴腸交界處及迴腸前的小腸段常有1~2個膨大的腸節,剖開見有鉛筆樣的栓子,長2~4釐米,質地較軟,表面覆蓋有一層灰白色或黃白色幹酷樣物,內有以腸內容物為主的腸芯。心臟稍腫,部分心肌呈灰白色。膽囊顯著膨大,膽汁充盈。腦膜充血或呈蒼白色。 二、預防與治療 1加強早期育雛的飼養管理,如育雛溫度適宜,注意通風換氣,防止密度過大等,增強雛鴨的抵抗力。 2疫苗接種。雛鴨出殼後48小時內,皮下接種雛番鴨細小病毒弱毒疫苗(稀釋苗)0.2毫升,或於出殼後4天內皮下或肌肉注射抗雛番鴨細小病毒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黃抗體,每羽1毫升,於15日齡時重複注射1次。 3種母鴨免疫。用雛番鴨細小病毒弱毒苗(1∶100稀釋)於種母鴨產蛋前25天進行初免,每隻肌注1毫升,14天后用1∶10稀釋的疫苗進行第二次加強免疫,10天后所產的種蛋孵出的雛鴨就獲得被動免疫,母源抗體可維持2~3周。 4對已感染髮病的雛鴨,應及時注射抗雛番鴨細小病毒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黃液,每羽1~1.5毫升,必要時可重複注射1次。
三週病”是雛番鴨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3周內的雛番鴨,故稱“三週病”。該病發病率(40%~50%)和死亡率(50%~80%)均較高,對番鴨飼養業的危害極大。 一、流行及症狀 本病病原為鴨細小病毒,帶毒鴨是主要傳染源,在自然條件下除番鴨外,其它幼禽與成禽未見發病。病鴨排出的病原汙染場地、水源等環境;病毒也可垂直汙染種蛋,從而汙染孵化場,經人員流動、工具汙染等造成大範圍的傳播。 本病潛伏期為2~16天,發病日齡越小,病程越短。主要症狀表現為:病鴨精神沉鬱,羽毛蓬亂、直立,兩翅下垂,尾端向下彎曲,兩腳無力,常蹲伏於地,不願走動,不合群。喙端、蹼間和腳趾邊常有不同程度發紺。呼吸困難,張口喘氣。病初飲欲增加,食慾廢絕,發病中後期不飲不食。排灰白色或黃綠色稀糞,並粘附於肛門周圍。死前多出現神經症狀,兩腳麻痺,倒地抽搐,頭頸後仰,最後衰竭而死,呈角弓反張姿態。 肉眼可見的主要病變是以胰臟壞死和出血為主,胰腺病變有兩種情況:一種呈灰白色,在背腹兩葉的表面散佈有針尖大小的白色壞死點;另一種為淤血且顯著腫大,尤以背葉明顯,其表面密佈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腸道呈卡他性炎症和腸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亦以十二指腸和直腸後段為甚。腸粘膜常伴有不同程度脫落,腸壁菲薄。在空迴腸交界處及迴腸前的小腸段常有1~2個膨大的腸節,剖開見有鉛筆樣的栓子,長2~4釐米,質地較軟,表面覆蓋有一層灰白色或黃白色幹酷樣物,內有以腸內容物為主的腸芯。心臟稍腫,部分心肌呈灰白色。膽囊顯著膨大,膽汁充盈。腦膜充血或呈蒼白色。 二、預防與治療 1加強早期育雛的飼養管理,如育雛溫度適宜,注意通風換氣,防止密度過大等,增強雛鴨的抵抗力。 2疫苗接種。雛鴨出殼後48小時內,皮下接種雛番鴨細小病毒弱毒疫苗(稀釋苗)0.2毫升,或於出殼後4天內皮下或肌肉注射抗雛番鴨細小病毒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黃抗體,每羽1毫升,於15日齡時重複注射1次。 3種母鴨免疫。用雛番鴨細小病毒弱毒苗(1∶100稀釋)於種母鴨產蛋前25天進行初免,每隻肌注1毫升,14天后用1∶10稀釋的疫苗進行第二次加強免疫,10天后所產的種蛋孵出的雛鴨就獲得被動免疫,母源抗體可維持2~3周。 4對已感染髮病的雛鴨,應及時注射抗雛番鴨細小病毒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黃液,每羽1~1.5毫升,必要時可重複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