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病課堂

    俗話說,母肥子壯,想要提高母豬的泌乳量,只有母豬多吃料才能保證奶水充足,而且,母豬哺乳期採食量高那麼斷奶後的失重率已經母豬的體脂和體蛋白丟失率會低,斷奶後就減少了發情障礙的發病率,那麼產後的母豬該如何提高採食量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母豬在懷孕後期,或者在懷孕最後一個月飼餵哺乳料,首先保證母豬的營養供應。

    2.在母豬生產前2周,可以讓母豬自由採食,增加母豬的胃容量,但產前3天,應注意適當減料。

    3.產後給母豬飲用紅糖水,恢復母豬體能,促進惡露排除

    4.夏季蚊蠅較多,建議產前產後7天在母豬料裡拌上林可黴素或阿莫西林,可以有效預防產後三聯症。

    5.母豬在生產過程中以及產後注意飲水供應一定充足。給母豬提供乾淨,新鮮的飲水。

    6.建議在料裡給母豬加點小蘇打 可以有效預防產後便秘,幫助產後虛弱的胃腸快速恢復正常狀態。

    7.產後的母豬可以增加飼餵次數,建議一天最少喂3次,同時注意及時清理料槽,防止食物泛酸變質。

  • 2 # 農村養殖新鮮事

    母豬產仔是整個養殖鏈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產仔少或者生產過程中難產,或者產出的弱胎比較多,斷奶仔豬成活率很低,那麼母豬就半年白養了。

    所以哺乳期的母豬是最重要的,母豬在生產過程中消耗能量特別多,怎麼提高採食量來補充消耗增加泌乳量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 遵循母豬生產特點。

    產仔前4天左右逐漸減少採食量。產仔當天不要餵食,但是不要缺水,可以補充生理鹽水。

    產後三天內還是要限食,不要吃太多。為了好消化可以用溼料飼餵,但是注意不要變質,尤其是夏天。

    三天後可以慢慢增加採食量,直到自由採食。

    2 飼料中可以新增益生菌製劑或者中藥類製劑調節腸道的菌群平衡,可以增加母豬的採食量,提高消化吸收能力。3 母豬哺乳期內調節好豬圈的溫度溼度,最好是28度左右,做好環境消毒。好的環境可以降低母豬難產的機率,提高仔豬成活率,讓母豬在體力大量消耗後可以快速補充能量,儘量恢復身體機能。

    綜上所述,母豬才是造錢的機器。只要母豬平穩度過哺乳期,斷奶後就能7天左右發情,母豬就會進入下一輪的生育當中。

    所以,你對母豬有多好,母豬就會給你相同的回報!

  • 3 # 發財馬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母豬是專業飼養母豬場的核心,猶如發動機,其生產效能成績好壞直接關係豬場收益。

    有道是紙上談兵容易,現實論劍不易,需付出千倍百倍的心血汗水!

    夏季高溫,動物機體採食量下降是正常現象,但哺乳期動物事關重大,比如母豬~採食量高低及奶水泌乳能力大小事關仔豬頭日增重與斷奶重,因此不容忽視!具體的增加哺乳期母豬補飼建議:

    哺乳母豬補飼。

    搞好哺乳母豬飼料餵養配方,飼餵優質、高全、高效、全價富含維生素B1、B2等各類維生素預混料產品,最好飼餵哺乳母豬全價料,要新鮮、質優、穩定、無黴變等。

    產仔當天—產仔1周,逐漸增加採食量。

    產仔1周後,採食量最大化。

    飼餵配合飼料,要營養均衡,複雜日糧搭配簡單日糧,日糧中新增複合酶製劑、乾酵母粉、乳酸製劑、葡萄糖等,促進消化增加食慾。

    採取溼拌料打頓喂,增加飼餵次數,少喂勤添,每頓飼餵6-7成飽。

    適量搭配青綠多汁飼料。

    供給適量乾淨清潔飲水,飲水中加入葡萄糖、ⅤC等補能抗熱應激。

    保持圈舍環境衛生及搞好圈舍通風降溫,創造舒適的哺乳環境,減少噪音。哺乳母豬適宜的溫度18-20℃,有道是:環境好心情好,吃嗎嗎香,身體倍棒,產奶很旺。

    搞好防疫保健,防重於治,預防乳房炎誘發。

    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三農養豬朋友們,對待母豬尤其是哺乳母豬應該是好一點再好一點,相信付出的力量…

    2019-6-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病痛卻越來越多,並且有的疾病還有年輕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