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魚說
-
2 # 宏晨老師
因為拳劍雙絕的人並不多,很多人窮其一生也只能掌握一樣,把一種東西練到極致就已經很不錯 了。另外,這樣也有利於書的進行,不然主人公一會劍一會刀,今天腳法明天拳法,除非是幾百萬字的體量,否則並不好寫,而只寫一種劍法或拳法在操作上也容易的多,作者只要在一個方向上深挖就可以了。
-
3 # 魚禾小院
故事背景
《笑傲江湖》描寫的是江湖恩怨,快意恩仇,刀光劍影,自然仗劍闖天涯最瀟灑。
《倚天屠龍記》則是描寫元末明初波瀾壯闊的起義,引領群雄,舞刀弄劍就顯得不倫不類,空手奪白刃,飛花摘葉之類的內功掌法才堂堂皇皇。
師承來歷令狐沖出身華山派氣宗,但華山另外還有劍宗,又有一個劍宗大高手風清揚授以獨孤九劍,這套功夫頗合令狐沖性格,使他在江湖上最終揚名立萬。
張無忌卻出身武當,武當又源自少林,自然以內功拳掌為主。
情節發展《笑傲江湖》以爭奪《辟邪劍譜》(《葵花寶典》殘篇)開頭,又帶出華山氣宗劍宗之爭,氣宗掌門人嶽不群卻去搶奪《辟邪劍譜》,這是一大矛盾衝突。氣宗大弟子令狐沖卻學劍宗各勢劍法,最終透過獨孤九劍融會貫通,又是一大沖突。最後,獨孤九劍對《葵花寶典》,情節進入高潮。
《倚天屠龍記》以寶刀屠龍,倚天爭鋒為線索,張無忌以武當功夫為基礎,金毛獅王謝遜內功拳法為促進,後來身中玄冥冰掌,漂泊於江湖,解毒療傷,自然內功掌法與日俱進,即使遇到好劍法,於他何助?然後奇遇得《九陽神功》,習乾坤大挪移,也是水到渠成,倘習獨孤九劍,那真是令人莫名奇妙,令情節支離破碎了。
一、根據小說的歷史背景和格局,制定主人公的武學
在武俠世界中,刀光劍影、奇門的內功、奇幻的掌法,這些都是武俠小說裡的作料。在寫書時,到底是給主人公什麼樣的武功,其實主要是根據主角所在的背景和格局裡的給讀者所構思的視覺衝擊感。
比如《笑傲江湖》和《連城訣》這兩部書,並不是在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這是設定在武林門派中間的一場風波。雖然也出現過官兵,但是在書中朝代感很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的江湖更適合仗劍比高低。
沒有金戈鐵馬的襯托,大俠們仍需要在刀光劍影中穿梭,這樣才像是一個江湖。劍者,須有君子之風,所以武林高手追逐劍法造詣之巔,這也是順其自然了。武林中沒有處在亂世之中,沒有了民族大義就只能寫江湖恩怨,大俠需要有君子風骨在武林中名望很重要。
可在《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書裡,正值亂世兵戈,朝廷也已經在風雨飄搖之中,自然大俠要為國為民,拯救黎民蒼生。至於江湖名氣就放在其次了,即便是義薄雲天的大英雄,也會因為出身和立場問題而被世俗的江湖人看得一文不值,蕭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位大俠能有赤手空拳在萬軍敵手取上將首級的本事,這才會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如果拿著一把寶劍出入千軍萬馬之中與人家短兵相接,這就會變得沒有張力和衝擊感。比如《碧血劍》裡袁承志手中有寶劍在亂軍之中,還得需要一件護身寶甲,這才有了在千軍萬馬裡所向無敵的合理性。
二、根據主人公的出身和情節需要,來定主人公的武功在《笑傲江湖》裡,令狐沖從小就是在華山派長大,無論是劍宗和氣宗,歸根到底還是要運劍,令狐沖走了學劍的路子,這一點順其自然。如果風清揚傳給令狐沖的是降龍十八掌,給人會感覺怪怪的,也就沒有了他與田伯光比兵器的好戲,他也就不會被向問天看重去救西湖地牢裡的任我行。
而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無論是在冰火島還是在武當山,所學的還是掌法為基礎,早期版本里,少年張無忌是和謝遜學了幾招降龍掌的。武當派並非主要是用劍,這一點被影視劇改動了,武當派最主要的還是掌法、內功。
如果在光明頂上張無忌獨挑六大派,所用的是獨孤九劍那就不合理了,總不會讓人家崆峒派的用七傷拳,你這邊動用寶劍吧。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掌法的威力是遠大於劍法的,降龍十八掌和龍象般若功一旦施展出來有千斤之力,這在隻身鬥群雄中能發揮巨大的威力,而劍法頂多用用劍氣而已。
而運用劍法,基本主要是比拼劍術和劍境上的高低,更適合一對一的頂尖高手對決。而內功和掌法具有以少勝多的群傷的概念,所以無論是降龍十八掌還是乾坤大挪移,只要大俠的內功足夠猛,以一敵百都不在話下。
所以說,金庸武俠中,武林是崇尚劍術還是追求內功掌法,主要是這個故事的大背景,其次是看主角的出身和故事的情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