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大金444
-
2 # 味哎兒
用莊重詞敘述則說成儀式感特強,用常詞說則太繁雜麻煩。
古時是姓族為一個生產單位,清朝時改成五世四世同堂。也就是五輩或四輩人為一個家庭,資產收益由輩份最大的老爺子管理,過年節祝祈祭祀等日子統一在一起過,平常日子各婚姻者自帶子女過,資源由老爺子自意願分配,勞做由老爺子按各特長分配工作事項,如現代各企事業一樣。因而修身是自能力建構,齊家是管理這樣的家庭,治國則這樣的家庭為原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家庭,出家門可入地方政府內從職,而可治國,在地方政府從職被認可,就能入中央政府工作,從而平天下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指老百姓的,而是指貴族者的。
但老百姓也三代四代五代同堂的,即共耕同一塊自家田的,因而仍是家族式生產單位。
從而過年時是幾代人共同過的,更大的是現在還有的單姓村整村共過年現象,這就是街宴現象,只不過南方與西南少數民族保留此式者多些,其它地區少甚至消失了。
不論怎樣的人群形式,其舊時代過年都是一個程式:
外購年貨.清掃庭院衛生及除舊重新整理.自產自養物入年貨(殺豬羊雞鴨鵝魚甚至牛驢).裝飾美飾庭院及屋裡屋外.制年貨.換新穿戴.發壓歲錢.供祖先.送舊神.出院門請新神.供拜新神.禱告祈告祖先新神.燃炮竹.拜長者.撫幼者,開宴過年開始,直至16日都共宴。
初一自家各給個戶互拜年,初二訪拜娘岳家,初三訪拜朋友,初四訪拜同事,初五訪拜商務者,而後自顧自拜訪自私交,包括師父師.師兄弟姐妹等在內。初六至十二為趕廟會拜廟祈福祈願,十五鬧元肖後,十六聚大宴(將沒用完年貨消費盡或分配各戶)。
這一套下來,窮人家為闖年關,即:一關一關的闖過去。
-
3 # 新華正能量
古代人過年走親戚,我想和現代應該差不多,只是在古代時,路不通,沒有通迅工具,要拜訪親戚朋友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來簡略談一下春節習俗,有些文章只寫春節的吃喝玩樂,但還有些正經而隆重的事要做,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祖。
一、祭祖。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華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因各地習俗不一,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在北方地區,大年三十的時候要“請家堂”,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到初二早上,送走家堂,然後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應該排在所有事情之前。祭祀是很隆重的,大家還記得魯迅的《祥林嫂》嗎,祭祖的時候祥林嫂都不能動手參與的。
二、祭祖的同時,有時也祭祀天神、土地神。我就見過自家老人在過年的時候祭拜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小年的時候,是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時間,是日起,家家戶戶要做黃面糕,堵住灶王爺的嘴,還要大掃除。
三、放爆竹,俺小的時候叫“點鞭”或者放“炮仗”
唐代詩云:“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於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在火藥發明之後,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在南宋出現用草紙裹火藥紮成卷形的爆仗。《武林舊事》:“至於爆仗,內藏藥線,一連百餘不絕。”此指用藥線串在一起的鞭炮。還有二踢腳,明代有詩:“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
四、吃餃子。餃子原名“嬌耳”,源於中原宛城,產生於一千八百多年前,據說是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五、要賬。古代有正月不要賬的傳統,舊時商業往來,年底必須結清欠賬,因此債主都要催賬。欠債的人過年之難,猶如過關,故稱年關。所以很多欠賬的人在初一之前要躲出去,初一才敢回來,比如《白毛女》裡楊白勞就是如此。
六、貼春聯。春聯,起源於桃符,是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是用來辟邪的,到現在人們還認為桃木辟邪。據《宋史·蜀世家》,後蜀主孟昶令人在桃木板上寫了一副聯句:‘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之一。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