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梔子花開004

    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操作電腦的時會透過關機、登出、休眠等各種方式來讓電腦停止工作。

    這些方式大部分含義都很直白,用途一目瞭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選項究竟有哪些實質上的不同,比如:休眠和睡眠、登出和關機,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下面就給大家講講這些關機方式之間的區別。

    一、休眠

    1、休眠:是將當前作業系統正在執行的程式儲存在硬碟中,然後斷電。

    當電腦進入休眠狀態時,電腦會把當前記憶體的資料全部備份到硬碟中,然後關閉電源,此時電池不需要供電。

    2、下次開機時,寫入硬碟的資料將會自動載入到記憶體中繼續執行,讓電腦恢復到休眠前的狀態。這種模式下,因為不需要供電,因此不怕休眠後發生供電異常,但是電腦從休眠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的速度較慢,其具體時間取決於記憶體大小和硬碟速度。

    開關休眠指令

    關閉系統休眠:cmd-->“powercfg -h off”

    開啟系統休眠:cmd-->“powercfg -h on”

    實際應用:有事情要離開電腦,回來時希望繼續進行,又不想逐一儲存這些操作,就可以採用休眠(可以快時啟動)。

    二、待機

    1、在待機模式下,整個電腦除了記憶體,其他裝置的供電都將中斷。此時記憶體靠著電力維持著其中的資料,整個系統處於低耗能狀態。

    2、在這種模式下開機能很快恢復到之前狀態,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幾秒鐘。但是,我們知道記憶體有一個特點就是易失性,一旦斷電,記憶體中的資料就會全部清空。因此一旦發生供電異常,下次開機資料就會全部丟失。

    三、睡眠

    這種模式結合了待機和休眠的優點。系統進入睡眠狀態後,系統會將記憶體中的資料全部備份到硬碟上(類似休眠)。

    然後關閉除了記憶體外所有裝置的供電,讓記憶體中的資料依然維持著(類似待機)。這樣,開機時既可以很快恢復到電腦之前的狀態,也不怕因供電異常,而導致資料丟失。

    實際應用,因為尚未斷電,所以動一下鍵盤、滑鼠就很能喚醒系統,比較適應於下載大型檔案,隨時可以使用電腦的狀態。

    休眠和睡眠的區別就是硬碟指示燈尚未關閉,睡眠可以隨時喚醒系統(而休眠不能喚醒系統)。

    四、登出:

    登出,也是關機中的一個模式。是指向系統發出清除現在登陸的使用者的請求,清除後即可使用其他賬戶來登陸原來的系統。

    登出不可以替代重新啟動,只可以清空當前使用者的快取空間和登錄檔資訊。登出適用於需要用另個賬戶來登入電腦的情況,此時不需要重啟作業系統。

    實際應用,比較適合多使用者系統,可以很方便地在多使用者之間來回切換。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操作,需要重啟電腦才會生效,有時候使用登出是無效的(一定要重啟、關閉電腦才會有效)。

    此外一些軟體在安裝時需要更改登錄檔資訊,為了讓登錄檔生效可以選擇登出,因為每個使用者在登陸的時候系統會自動重新載入登錄檔。其他情況下則需要選擇重啟。

    五、重啟

    重新啟動是重新開啟計算機而且重新裝載作業系統;在支援快速啟動的Windows中關閉快速啟動功能並徹底關機,然後透過冷啟動方式啟動系統。

    重新啟動的最通常的理由是因為新軟體或硬體的安裝需要,或因為應用軟體因為一些理由沒有迴應。

    重啟這是應用比較廣的操作模式,尤其是更新補丁、更新驅動程式之後,都會有一個重啟生效的確認,甚至於作業系統自行完成重啟操作。

    當然,還可以結束explorer.exe程序,完成快速重啟的效果。

    六、關機

    1、關機,系統首先會關閉所有執行中的程式,系統後臺服務關閉,系統向主機板和電源發出特殊訊號,讓電源切斷對所有裝置的供電,計算機徹底關閉,下次開機重新開啟電腦,作業系統會重新讀取系統檔案。

    和登出相比,關機是完全斷電且關閉作業系統,而登出卻不會關閉作業系統。

    實際應用:如果長時間不使用電腦,可以選擇關機(環保節能)。

    此時需要保留好開啟的檔案,留夠充裕的時間,讓系統自動更新補丁(重啟還會有安裝的過程)。

    用更簡單的話來說,登出=重新登入賬號、關機=徹底關掉電腦、待機=只執行底層系統核心,切斷顯示等一切人機互動介面維持執行、休眠=系統休眠前期所執行的程序儲存到保留區,

    下次加電啟動自動呼叫,睡眠=待機的優點+休眠的優點,將資料儲存在硬碟上,不怕記憶體掉電丟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貨車自身的漆叫什麼漆啊有買這種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