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醫線上網
-
2 # 診療助手全科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食物越來越多樣、豐富,嬰幼兒食物過敏疾病也逐年增加,嬰幼兒食物過敏多表現為腹瀉、嘔吐等腸道表現,腸道外症狀最常見的表現為血管神經性水腫和各種皮疹、溼疹。
此外尚可引起結膜炎、複發性口腔潰瘍、甚至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全身反應。雖然食物過敏常會隨年齡增長而出現耐受,但是早期治療和預防都會明顯減少之後相關過敏性疾病的產生,比如支氣管哮喘等。
1.飲食治療
(1)嚴格迴避致敏食物:是目前治療食物過敏唯一有效的方法。比如1歲內兒童避免進食芒果、菠蘿、桃子等食物,進食純牛奶等生產型別乳製品,對有過敏性休克家族史、堅果或海產品過敏、曾發生嚴重過敏症狀的兒童,需要較長時間迴避過敏食物。
(2)食物替代品: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比如出現全身反覆溼疹、腹瀉、消化不良、過敏相關的腸道出血等情況,提倡母乳餵養,不能母乳餵養的,可選用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2.藥物治療
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時需立即脫敏、維持呼吸道通暢、保護心腦等重要臟器迴圈等對症處理,嚴重的過敏症狀可短期採用藥物緩解,如抗組胺藥、肥大細胞穩定劑、糖皮質激素等。
雖然過敏性疾病家族史是兒童發生食物過敏的高危因素,但研究顯示一半的食物過敏兒童並無明確家族過敏史。早期發現高危兒食物過敏嬰幼兒、早期干預,避免或減少過敏原的暴露,抑制致敏後疾病發生尤為重要。
對出現食物過敏症狀的嬰幼兒,有患特應性疾病高度危險的小兒(指父母一方或雙方患特應性疾病),特別是生後最初3~6個月,鼓勵人乳餵養。80%~85%的牛奶、雞蛋過敏兒童3歲時可獲得免疫耐受;花生、魚、大豆、堅果過敏持續時間較長;很多食物過敏不易獲得免疫耐受或獲得耐受需要的時間延長。
-
3 # 兒科醫生琪樂
食物性過敏,主要指的是對食物中的蛋白質發生的反應。反應在進食後短時間內出現,由於食物的不同、寶寶個體差異不同、病情程度的不同,所出現的症狀及病程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數的寶寶,主要是以面板症狀(瘙癢的皮疹、蕁麻疹、水腫),呼吸道的症狀(打噴嚏、喘鳴、喉頭緊迫感),消化道的症狀(噁心、嘔吐、腹瀉),迴圈系統的症狀(面板蒼白、頭暈目眩、意識喪失)為主。
雖然目前很多食物都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但是真正引起食物性過敏的食物少之又少。食物過敏最容易發生於嬰兒和幼兒,由於過敏程度的不同,有的寶寶過敏症狀是輕微的,但有的寶寶就容易出現生命危險。最容易引起寶寶出現過敏反應的食物以及雞蛋、花生、堅果、黃豆、魚類、小麥、甲殼類的動物(螃蟹、龍蝦)等等為主。
當寶寶因食物過敏後,自身的免疫系統就會放大對一些其實並不過敏的食物蛋白出現反應。一旦進食這種食物,寶寶的免疫系統就會認為是入侵性食物,並且會試圖釋放出清除這些攻擊性食物的抗體。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機體就會釋放出一種叫做組胺的物質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從而就會出現過敏症狀。
還有一種疾病叫做食物不耐受或者是食物高敏性,比真正的食物過敏更高發,雖然這種疾病很容易與食物過敏相混淆,而且這兩個概念也常常被人們交叉使用,但食物不耐受與免疫系統無關。打個比方,一個乳糖不耐受的寶寶,是由於機體內缺乏消化奶中的糖(乳糖)所需的酶,從而導致的胃痛、胃脹、腹瀉等等症狀。其實其他食物不耐受的表現,有時也會因一些酸性的食物(橙汁、西紅柿),引起口中出現疹子。
過敏反應的程度是由輕到重的,如果寶寶處於高敏性狀態,那麼很少量的食物,也可能會引起寶寶出現劇烈的甚至有生命危險的過敏反應。
回覆列表
食物中含有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分子量很大,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健全,大分子的蛋白質容易透過,進入血液和免疫系統,引起過敏反應。
嬰幼兒時期的食物過敏會增加兒童日後患其他過敏性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