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山在的來客

    第一,文化差異。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嚴厲執行法家思想。蜀國被納入秦國之後,實行秦國的制度,一時之間難以適應。秦國的文化在蜀國會水土不服,秦國的官吏難以融入當地。

    第二,秦國的高壓統治。對於巴蜀而言,秦國屬於侵略者,必然會引起當地的牴觸。秦國佔領蜀國之後,把蜀國變成糧倉,掠奪不少蜀國資源。

    第三,民族矛盾。當時巴蜀人與秦華人,屬於不同民族。秦國的突然介入,改變原有的生活習俗。

    秦軍在戰國時期是一支虎狼之師,在攻陷蜀國的過程中出現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 2 # 君山話史

    公元前316年,張儀、司馬錯伐蜀,蜀地併入秦國。秦惠王封公子通為“蜀侯”,陳莊擔任蜀相,張若擔任蜀郡守。蜀地受制於交通,山高皇帝遠,秦國中央政府對其掌控力度比較有限,故而只要稍有風吹草動,難免會發生叛亂。

    我簡單地介紹一下秦國政府所任命的幾任蜀侯的命運。

    秦惠王后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聚居於蜀地西南的部落丹犁向蜀侯稱臣。在這期間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蜀侯(公子通)與蜀相(陳莊)兩個人發生嚴重的衝突,結果陳莊殺死公子通,遂據蜀而反。秦惠王去世後,繼位的秦武王派庶長甘茂連同張儀、司馬錯等人率軍隊入蜀,殺死蜀相陳莊,緊接著又征伐丹犁,平定了這場叛亂。

    陳莊死後,秦武王以公子惲為蜀侯。公子惲擔任蜀侯共計七年,頗得秦王的信任。公元前301年,公子惲以蜀侯的名義祭祀山川,而後把祭祀的食物獻給秦昭王,但他沒曾料到,這居然招來了殺身之禍。原來是公子惲的後媽搞的鬼,她故意在公子惲進獻的食物裡下毒,等到秦昭王要吃時,阻攔說:“這些食物是從二千里外的蜀地送來的,吃之前要試一下。”秦昭王便把食物分予身邊的人,結果那人一吃便毒發身死。秦昭王大怒,派司馬錯入蜀,賜一把劍給公子惲,勒令他自裁。公子惲情知被陷害,難逃此劫,遂與妻子一同自殺。在這次事件中被誅殺的,還包括蜀侯的二十七名近臣。

    公子惲死後,秦昭王封其子公孫綰為第三任蜀侯。

    幾年後,公孫綰年長懂事,得知父親是無罪被人陷害獲誅,便查明真相,上報給朝廷。在秦昭王的同意下,公孫綰把父親公子惲的遺骸從城郊遷到城內,併為他立祠紀念。可是公孫綰最終的結局竟然與父親毫無二樣,在封侯十五年後,即公元前285年,多疑的秦昭王懷疑公孫綰有叛反之心,遂將他處死,並從此撤銷封侯,只保留了蜀守作為蜀地最高行政長官。

    連續三任蜀侯都死於非命,這證明一件事:秦國政府寧可錯殺,也不願冒著丟失蜀地的風險。同時也可以看出,在王權社會,朝廷對地方諸侯總是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因而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果斷廢掉諸侯封建制,改用郡縣制。其實早在秦昭王時,連續誅殺兩任蜀侯,最後撤銷封國,便可以看出諸侯制已經不符合專制王權的需求了。

  • 3 # 蘑菇頭

    這個我們要講到,當時的秦國是藉助巴蜀的一場內亂才趁機佔領了巴蜀這個地方的,所以很多的人都不服。而且當時秦國在佔領那個地方之後對他們採取的是傀儡式的統治。

    就像西周時期的郡國,還是有以前的皇室來統治,所以在當地保留了大量的自治權。在當時,只不過多了經常一些官員和軍隊而已。

    還有一方面就是,先前早已對巴蜀地區不是單單的楚國,在眼睜睜地看著秦國先搶了他們的這塊肥肉,所以老是覺得心有不甘的。

    所以他們就採取鼓動和扶持那些對秦國反感的人士,煽動他們藉機發動叛亂,已此來達到他們雙方共同的目的。

    還有就是巴蜀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導致了很多秦國的官員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就被這個地方的農耕文化被深深的吸引了,他們也漸漸的想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穩生活。

    所以很多的秦華人,開始對秦國的軍功獎勵不感興趣了,所以他們開始親近那些巴蜀人,所以那些人參與騷亂有機率就會大增。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秦國對每一次的動亂,都採取包容有態度,老是放過那些投降的巴蜀的豪強貴族,所以在每一次的平叛之後都會留有大量的殘餘勢力。

    所以這樣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最後的秦國不得不重新審視他的統治方式,再來個殺雞儆猴,後來才逐漸穩固了對巴蜀的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衡傳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