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意: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此情此景下更懷念家鄉了。
2.《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意:詩人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3.《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即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溼了衣裳方覺醒過來。“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
4.《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月影, 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悽愴摧心肝。
詩意: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透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後,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緻。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齧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
5.《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杜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意:如洗乳般的月華靜靜地瀉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鴉鵲也逐漸消停下來,彷彿不忍驚擾這安詳的夜色,悄悄地隱棲在樹上。夜漸漸深了,清冷的秋露潤溼了庭中的桂花,散發著氤氳的馨香。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盡情享受這團圓的天倫之樂,但這秋夜的愁思究竟會落到哪戶人家呢?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意: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此情此景下更懷念家鄉了。
2.《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意:詩人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3.《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即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溼了衣裳方覺醒過來。“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月影, 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悽愴摧心肝。
詩意: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透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後,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緻。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齧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
5.《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杜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意:如洗乳般的月華靜靜地瀉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鴉鵲也逐漸消停下來,彷彿不忍驚擾這安詳的夜色,悄悄地隱棲在樹上。夜漸漸深了,清冷的秋露潤溼了庭中的桂花,散發著氤氳的馨香。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盡情享受這團圓的天倫之樂,但這秋夜的愁思究竟會落到哪戶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