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幫兄愛唱歌
-
2 # 鄭州駕考那些事兒
這個東西,我換個方向說吧
“書生誤國”這個東西不知道題主是否聽過呢?
為什麼要提這個詞,這個詞有什麼含義呢?
原意是死讀書的人,去治理國家會害了國家。
那麼從古到今,基數最大的普通民眾是怎麼理解的呢?他們根本沒有幾個人能夠判定什麼叫死讀書。很多單純、熱血、有抱負的書生,都被他們認定是死讀書的呆子,原因如下。
在古代讀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讀書有成就的人能成為社會精英,主宰整個文明的前進方向,如果失敗了就如同范進那樣。普通人接觸最多的是那種人呢?答案顯而易見。
華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個范進的傳播速度,能碾壓幾十個范仲淹,這就是書生給普通人帶來的感覺。
而且每個王朝的建立與覆滅,明面上看全都是武將的功勞,你負責後勤的、安撫的、這種都上不了檯面,厲害點的如劉伯溫、諸葛亮也冠上智將的名號,還是離不開將,你說他們是個文官,信不信村頭的老大爺第一個口水吐你。
我不是為金庸席地,而是出名的文人自帶的傳播能力本身就強,他跟村頭張麻子同時外遇,你會關心誰呢?
-
3 # 糾結女王亦超
因為科舉制度決定了讀書人是古代最有可能實現階級躍層的一批人。
像范進中舉,中舉前後的生存狀態完全不一樣。從負資產的軟飯男到有房的中產只需要一場考試。
負心的基礎是環境的變化,升官發財死老婆,想負心,得先升官發財。除了讀書人,別人沒這條件啊!
歷史上最大的負心漢是陳世美,宋人陳世美,戲劇中的人物,由於他的典型性,在華人心中陳世美三個字幾乎就是負心漢的代名詞。
陳世美早年在妻子家人的支援下,進京趕考,結果高中狀元成了駙馬。當了駙馬的陳世美不但不對支援他、愛護他和孝敬其父母的媳婦秦香蓮心誠感激,最後盡然僱兇殺妻殺兒。陳世美、秦香蓮的故事透過文學作品的傳播,讀書人婚姻變故的故事便成了陳世美的代名詞。在現實生活中,只要男子的學歷比女性高,由男方提出分手的,一律被扣上了陳世美的大帽子,讓讀書人陣陣虛驚!
“負心漢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帶有很強的片面性和欺騙性,說是片面因為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個別的事例納入普遍的範疇,到現在也沒有權威的統計數字來證明。說是欺騙性,這只不過是少數人為了自己的不幸婚姻找的藉口,為此貶低讀書人,侮辱讀書人,是對讀書人的不尊不敬,任其氾濫下去,將妨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其危害性非常之大,必須高度警惕。
自古以來,“學而優則仕”一直是讀書人的座右銘,要想有好的前景,要出人頭地,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但由於封建社會的制度設計,受壓迫和剝削許多普通百姓子女根本沒有讀書的機會。那些“學而優則仕”的人,大多是官宦家庭或是地主老財的子女。“望書興嘆”成了勞動人民群眾心裡的痛。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廣和實施,基本義務教育的普及率大幅提升,不少農門的子女很多都能上大學、甚至出國深造。大批的知識分子(讀書人)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國家興旺發達,實現中國夢的棟樑之才,這樣的人怎麼會是“負心漢”呢?
部分讀書人在有成就以後,看不起原來的老婆或是未婚妻,但這只是個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婚姻基礎不牢,沒有共同的語言和愛好,有的是沒有愛情基礎或是包辦婚姻,這在農村個別地方還是存在的。如果有堅實的愛情基礎、有兩情相悅的花前月下和卿卿我我,哪怕書讀的太多,地位有多高,也不會是人們心中的“負心漢”。世界上由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就是在讀書人和普通人之間產生的,最近的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她老師的愛情故事,他們之間無論是年齡、社會地位、外表差距都很大,但仍然是相愛如初、相敬如賓!
其實貧賤夫妻中,離婚率也比較高,近幾年個別農村地區的離婚率與城市差不了多少,其中文化水平越低的,離婚率越高,這說明離婚或分手不是讀書人的專利,“負心漢多是讀書人”這頂帽子趕快摘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