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
2 # 風去了無痕D
諸葛練出的蜀軍,兵械精利,號令嚴明,營陣無雙,以魏國之強,雖然名將如雲,亦難與之正面交鋒,魏打敗諸葛亮,幾乎都得靠蜀軍糧儘自退~說諸葛亮沒有軍事能力的人,根就就沒搞明白什麼叫軍事~
-
3 # 劉子魚
杜甫的《八陣圖》有這麼兩句:“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沒錯,諸葛亮穩住武廟十哲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八陣圖,《三國演義》裡是沒有的。
什麼是武廟呢?
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出師命將,發日引辭於廟。仍以古名將十人為十哲配享。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上省,先謁太公廟。乾元元年,太常少卿於休烈奏:“秋享漢祖廟,旁無侍臣,而太公乃以張良配。子房生漢初,佐高祖定天下,時不與太公接。古配食廟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誼無配享。請以張良配漢祖廟。”——《新唐書》記載
武廟即“武成王廟”,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
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列於左,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列於右,以良為配。武廟歷經唐宋元等的多次增刪改,除了姜太公和張良是固定席位,其他大多都有被刪減出去過。其中諸葛亮是穩坐武廟十哲左列位置的,原因非常多,但是諸葛亮的八陣圖是少不了的。
古代八陣,起源於皇帝,春秋時孫武發揚光大,戰國史吳起得其精髓,到了兩漢,諸葛亮成為真正的大佬。
到了宋朝,軍隊的戰鬥力雖然不行,但是宋朝的軍陣戰鬥力還是很強的,能以少擊眾,因而遼夏軍隊有不成文的規定,“成列不戰”,就是因為宋朝有固定的“八陣法”,而這八陣法中,有六個是傳承諸葛亮的八陣圖。
宋朝的軍事百科類圖書《武經總要》第一卷《選將》中這樣記載:
擇將之道,惟審其才之可用也,不以遠而遺,不以賤而棄,不以詐而疏,不以罪而廢。故管仲射鉤,齊威公任之以霸;孟明三敗,秦繆公赦之以勝;穰苴拔於寒微,吳起用於羈旅;張儀之遊蕩,樂毅之疏賤,孫武之瓦合,白起之世舊,韓信之懦怯,黥布之徒隸;衛青人奴,去病假子;諸葛亮不親戎服,杜預不便鞍馬;謝艾以參軍摧石虜,鄧禹以文學扶漢業;李靖用於罪累,李收於降附:是豈以形貌閥閱計其間哉?而庸人論將,常視於勇。夫勇者,才之偏爾,未必無害。蓋勇必輕鬥,未見所以必取勝之道也。——《選將第一》普通人論將,經常看這個人是否有勇,但是“勇”只是才能的一部分,功績也是如此。
比如說,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將漢朝領土幾乎擴大了一倍,打的匈奴一分為二,跑到如今的土耳其地區,打出了漢人的骨氣。功績上來講,要比漢高祖劉邦要大,但是,劉邦如果在劉徹的位子上,極有可能比劉徹做得更好,但劉徹在劉邦的處境下,怕是很難建立劉邦那樣的漢朝。
另外,諸葛亮主政時期,季漢軍力只有魏國的五分之一,卻能在雍涼地區一直壓著魏國打,魏國在西線還不停的從中央調動軍隊,而此時漢中經濟完全沒問題,百姓對諸葛亮也沒有怨言,在諸葛亮時候還勸立祠堂。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軍功都是非常高的。
劉備從依附劉表,侷促於新野一座小城,到取漢中跨有荊州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這個過程中諸葛亮一定是有最大功勞的。
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年紀輕輕,資歷很淺,和關羽張飛比不了,跟簡雍糜竺更比不了。可他在蜀漢陣營當中是排列第一位的。
《三國志》完整記載了為劉備晉漢中王,以蜀中諸將名義向漢獻帝上的表。在那個表中署名的分為兩批,第一批以馬超為首,是朝廷正式任命過官職的。另一批以諸葛亮為首,包括關羽,張飛,黃忠,李嚴等人,是劉備私自授予的官職。毫無疑問,諸葛亮這個時候在蜀漢政權當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資歷最深,年齡大過他二十歲的關羽張飛。而且還應該是遠遠超過的。
那麼他是有什麼樣的功勞能夠得到這樣的地位呢?只能是軍功。因為在那個時代,別的功勞不足道。諸葛亮的軍功表現在哪裡呢?他手無縛雞之力,沒帶過兵沒打過仗,只能是類似於張良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對於諸葛亮是如何做到的,《三國志》記載不詳。這是因為蜀國沒有史官,很多材料沒有保留下來。而且,軍事上的保密要求也使得史官無法記錄各種軍事會議,各種軍令安排。但是我相信民間流傳的各種其它史料一定很多。
唐朝建武廟,諸葛亮不但入選十哲而且很靠前。他的軍事才能不是《三國演義》吹出來的,在元以前,一定有很多我們現在看不到的史料支援他的地位。
“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是為諸葛亮量身打造的,那不是一個普通的將軍稱號,很可能和《三國演義》裡的“軍師”一職差不多。漢朝這個“師”已經非常明確就是“老師”的意思,“太師”“少師”的官名都已經出現了。字面上看,“軍師”就是“軍隊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