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下古麒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重視文化不假,但是自身卻是行伍出身,談兵論陣的話他是一把好手,可是如果要舞文弄墨,他就只能甘拜下風了。當然,趙匡胤也並不是真的如同我們想象中的一樣鬥字不識的大老粗,不然的話他也建立不了宋朝。

    在當時,品文作詩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而雖然趙匡胤文化程度沒有身邊謀士這樣高,但是也還是粗通文墨的,所以他也曾經作過詩,只不過數量並不多,只有一首半而已。

    他人生的第一首詩是在他還沒有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靈感忽現,即興來了一首。據說當時趙匡胤正邀著三五好友一同喝酒,大家一起歡飲達旦,把酒言歡,非常的開心。正逢日出山頭,東方既白,他的一位朋友便來了靈感,作了一首《詠日詩》,趙匡胤聽了不以為然,覺得這個朋友作詩的水平太差,然後便自己作了一首詩,讓諸位朋友品頭論足。

    《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諸位朋友聽了,紛紛叫好,覺得這首詩詩意不凡,頗具氣吞山河、吐納煙雲之大氣勢。這個時候趙匡胤也比較得意自己的佳作,認為自己還是有點子作詩天賦的。不過因為工作原因,趙匡胤還得繼續自己的事業,便沒再作什麼詩。

    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雖然事務變得越發繁重,但是趙匡胤還是沉浸在當皇帝前所作的詩上,決定什麼時候抽空再來一首。

    但是,我們知道,作詩不僅僅講究文學功底,還講究天時地利,不是說作就能作出來的。終於一年中秋來到,月明當空,微風徐徐,趙匡胤突然間心曠神怡,決定吟詩一首紀念這難得的瞬間。於是,他立馬意上心頭,脫口而出: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可是,接下來他就戛然而止,靈感瞬間丟失了,於是這首詠月詩便成了有頭無尾,令人咂舌。當然,趙匡胤也很遺憾,好不容易來了靈感,卻又只作了半首詩,的確是沒臉示人,便決定從此不再作詩,安心的做好皇帝的本職工作,努力治理江山社稷。

    雖然趙匡胤不再作詩,但是他還是很欣賞會作詩的文人墨客們。他深知馬上打天下,馬下治江山的道理,更是重用文人為自己治理江山,同時也更加重視文化教育。留下的“勒石三戒”中,有一戒便是“不殺士大夫”可見對文人的重視。

  • 2 # 淨心修道

    趙匡胤的半句詩應是“末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吧!據說是中秋之夜所作,可靈感一時沒跟上,便擱下了,成了半句詩。其實意思完成了

    。另一首初日升:“太陽一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逐退月”。道覺得意思並不完

    整是的。細品起來也滿有些詩意,也很有氣勢,只少可說是有些文墨之人。

    據史書講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生時異光數丈,遍體生香,身有金色,香氣數日不散,恐是史家溢美之詞,不足為信。及長容貌偉岸,性情豪爽。母杜氏勸其讀書,奮然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兵戈未靖,

    兒願嫻習武藝,留待後用。他日有機可乘得已安幫定國,不至虛過一生”。

    後果乘弱兒寡母之機,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又杯酒釋兵權,一統天下,史稱宋太祖。

    建國後,偃武修文,大開言路,立下不殺士大夫之言。文人學子,欣逢

    好時代,一時才子輩出,宋詞的成就登峰造極。名家燦若列星: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范仲淹等一大批文壇名家彪炳千秋,不失為文學繁榮的一個好朝代。然而為了自身統治,抑武太甚,累受胡夷所制,納貢稱侄。正是:

    北朝無將南無相,華人胡夷混一朝,寫到崖山同覆日,不堪回首憶陳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談戀愛的時候應該聊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