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
2 # 溫暖的Sunny71016600
《搗練子》詞牌是南朝.宋時的習見詩《搗練》而來。大都吟誦婦女深夜杵練,而後裁衣寄與戍邊的丈夫。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杜甫的《搗衣》“寧辭搗衣倦,一寄塞垣深”。
李煜這首《搗練子》是本義詞。深秋夜靜,憂傷失眠,風一陣一陣襲來。遠處搗練聲隨著風,時而模糊,時而清楚,"斷續砧聲斷續風“。伴著月光進我簾櫳。有人用“搗練聲”寄語思念丈夫的,有描寫戍邊辛苦的,無不以搗衣之人來描述,但李煜則以聽砧聲之人來寫的,眼下,身上,無一不愁苦,既為投降之人,又被囚禁深庭小院,時斷時續的砧聲,和著月光怎不勾起自己的惆悵與對搗衣人的同情。
周汝昌大師曾評價李煜詞“而不徒為叫囂浮華之詞所動”,大概是其降後之作。所謂洗盡鉛華,不做雕飾,純用白描,自然流露而已。
李煜作為南唐後主,降前自然是聽不到搗練砧聲的,而在降後居然還能聽到,確也是諷刺。
另外介紹一篇賀方回的《杵聲齊》,亦稱《搗練子》。
砧面瑩,杵聲齊。
搗就征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里,
戍人猶在玉關西。
這首詞也寫於南唐被北宋滅國之後,因此帶有李煜後期詞作幽涼清苦的意味,全詞字數不多,卻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深院靜,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聲和月到簾櫳。
第一句“深院靜,小庭空”點出了時間和地點,以及狀態。深院是寂寥而與世隔絕的,“靜”是必然,也是悽然;“小庭”是“空”的,沒有人來人往的丫鬟奴僕,因為自己已是亡國之囚。後世湯顯祖在其《牡丹亭》中有“人立小庭深院”之句,是將“深院”“小庭”劃作等號,但本詞裡的二者並不雷同,“靜”是聽覺上的,“空”是視覺上的。
“斷續寒砧斷續風”,“砧”是古人用來搗衣的石頭,夜涼天寒,石則更寒,因此詩中多有“寒砧”一詞。搗衣聲隨夜風斷斷續續,更襯托得心底枯寂的冷清。前人杜甫有《秋興》詩句雲“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便是此“砧”。寥寥數筆,一卷深夜冰寒、空寂冷落的環境即呈現於讀者眼前。
“無奈夜長人不寐”越是夜長難熬,卻越是無眠,故國不堪回首,又如何能在他鄉酣睡?“數聲和月到簾櫳”,外面那搗衣的聲音,一聲一聲伴隨著清冷的月光照到了掛著竹簾子的格子窗戶上,就這樣聽著看著,日復一日、夜又一夜。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要用怎樣的光影才能化開這如山似海的愁怨呢!
詞學家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評價此詞言道:“此首聞砧而作,起兩句,敘夜間庭院之寂靜。‘斷續’句敘風送砧聲,庭愈空,砧愈響。長夜迢迢,人自難眠,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無奈’二字,曲筆徑轉,貫下十二字,四層含意。夜既長,人又不寐,而砧聲、月影,得並赴目前,此境悽迷,此情難堪矣。”悲哀悽迷,正是如此!讀不盡的南唐詞,暖不透的亡國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