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自私的人,會對所有人好。
這是我一個朋友給我說過的話,原話是“極端利己主義的結果就是利他。”
他是一個情商非常高的人,身邊朋友很多,待人接物也超有禮貌。有一次我從外地回老家,前去拜訪他,我倆在他家的陽臺上喝茶聊天時,他突然對我說:
“其實,我是一個很自私的人。”
我愕然,覺得不太理解,笑了笑回答道:“恐怕很少會有人這麼認為吧。”
“真的,我是一個很自私的人。但你放心,這並不困惑我。”他認真說。
“怎麼說?”我輕輕喝了口茶,抬眼看著他。他身後,遠處的太陽就要落下。
“剛剛我們不是聊到了自我分析嘛,突然想到的。”
“我知道自己很自私。但我並不以此為恥,當然啦,我也沒有覺得很驕傲。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我做自我分析時,很重要的一個結論。”
我扭了扭脖子,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小時候讀書,總被教育說‘人不能太自私’,在成長過程裡也被人以‘自私’之名指責過幾次。被指責時感覺很丟人,隱隱覺得自己確實是他們說的那樣,不能接受。”
“有一段我曾經以慷慨大方標榜過自己,並且多次公開表示不喜歡自私的人,不願與自私的傢伙共處。”
"現在想來,大約只是想借助語言的力量給自己洗腦。藉此鞏固自我認知。"
“這不也挺好的麼。”我插嘴。
“不,不好。我在夠一個夠不著的東西,那讓我很難受。”
“誒,其實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我試著給他寬心。
“這根本不是重點,”他擺擺手,“其他人是什麼樣兒我沒法知道。我唯一確定的是,就我個人而言,自私就是我的本性。”
“那你在生活中?”
“哦,那是我後來發現的另一件事,”他頓了頓接著說,
“極端利己主義的結果就是利他。”
“哈?”我詫異。
“有一段我試著隨心所欲去生活,但很快我就聽到一些閒話,也有很好的朋友跟我鬧翻了。”
這我知道,那是一段很複雜的故事,我說:“也不全是因為你吧?每個人都有活出個性的權利。”
“得了吧,你自己信嗎?初中生才會信這個,”他笑著揶揄我,“‘每個人都有活出個性的權利’,後半句是‘其他人也都有厭惡你的權利’,人是群居動物,供我們張揚個性的空間並不大。”
“自私也一樣。”他盯著我身後的某處,天色暗了。
“我不太明白。”我回答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和你兩人被困在荒島上,而只我有手裡有一塊巧克力,作為一名利己主義者,我的選擇應該是獨自吃掉它。”
“讓我們以上帝視角去判斷這兩個人。如果一個月內,這個荒島就會被漲潮吞沒,我們兩個都會葬身海底,那‘我’的選擇是絕對符合利己主義的。”
“而如果時間足夠長,你找到了其他食物並活了下來,我不僅僅沒辦法分的你食物,我甚至還丟掉了跟你合作的機會。”
“人類社會,合作才是最大的增量。”
“假如在荒島上,每個人找到新食物的機率都是50%,當島上只有我們兩個人時,我選擇對你投資幫助,我需要冒的風險就是50%。而島上如果有三個人,我選擇對這兩個人都投資幫助,我需要冒的風險就被降低至25%,如果島上有四個人呢?有一百個人呢?”
“人類社會就是一座擠滿了人的荒島。”
“你是說,幫助別人,就有可能收穫別人的幫助,是這樣?”我試著翻譯他的意思。
“是的,但不僅僅在功利層面如此。”他直視著我的眼睛,“你需要別人尊重你,最省力的做法就是尊重所有人。你需要友善的社交環境,最省力的做法就是對周圍友善。”
天黑了,路燈一盞盞亮起。
緊接著,他說了一段我永生難忘的理論。
“道德其實也是一種宗教。”
“在過去,豬肉傳播瘟疫,先知說‘豬肉會傳播疾病,你吃了就有可能生病,也有很大機率會死。’人們聽不進去,人們只是覺得豬肉好吃。於是先知只好說‘他禁你們吃血液,豬肉,以及非誦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
“道德也一樣。也許有人曾試著告訴人們,要無私,要合作,要奉獻。人們聽不進去,只捨不得眼前的巧克力。於是精英只好說‘道德是崇高的,奉獻是偉大的,而自私的傢伙需要為我們所唾棄。’”
說完後,他笑盈盈地看著我。
“唉,”我嘆了口氣,聳聳肩道:“‘民可使由之’嘛。”
其他回答:
一個真正自私的人,會對所有人好。
這是我一個朋友給我說過的話,原話是“極端利己主義的結果就是利他。”
他是一個情商非常高的人,身邊朋友很多,待人接物也超有禮貌。有一次我從外地回老家,前去拜訪他,我倆在他家的陽臺上喝茶聊天時,他突然對我說:
“其實,我是一個很自私的人。”
我愕然,覺得不太理解,笑了笑回答道:“恐怕很少會有人這麼認為吧。”
“真的,我是一個很自私的人。但你放心,這並不困惑我。”他認真說。
“怎麼說?”我輕輕喝了口茶,抬眼看著他。他身後,遠處的太陽就要落下。
“剛剛我們不是聊到了自我分析嘛,突然想到的。”
“我知道自己很自私。但我並不以此為恥,當然啦,我也沒有覺得很驕傲。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我做自我分析時,很重要的一個結論。”
我扭了扭脖子,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小時候讀書,總被教育說‘人不能太自私’,在成長過程裡也被人以‘自私’之名指責過幾次。被指責時感覺很丟人,隱隱覺得自己確實是他們說的那樣,不能接受。”
“有一段我曾經以慷慨大方標榜過自己,並且多次公開表示不喜歡自私的人,不願與自私的傢伙共處。”
"現在想來,大約只是想借助語言的力量給自己洗腦。藉此鞏固自我認知。"
“這不也挺好的麼。”我插嘴。
“不,不好。我在夠一個夠不著的東西,那讓我很難受。”
“誒,其實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我試著給他寬心。
“這根本不是重點,”他擺擺手,“其他人是什麼樣兒我沒法知道。我唯一確定的是,就我個人而言,自私就是我的本性。”
“那你在生活中?”
“哦,那是我後來發現的另一件事,”他頓了頓接著說,
“極端利己主義的結果就是利他。”
“哈?”我詫異。
“有一段我試著隨心所欲去生活,但很快我就聽到一些閒話,也有很好的朋友跟我鬧翻了。”
這我知道,那是一段很複雜的故事,我說:“也不全是因為你吧?每個人都有活出個性的權利。”
“得了吧,你自己信嗎?初中生才會信這個,”他笑著揶揄我,“‘每個人都有活出個性的權利’,後半句是‘其他人也都有厭惡你的權利’,人是群居動物,供我們張揚個性的空間並不大。”
“自私也一樣。”他盯著我身後的某處,天色暗了。
“我不太明白。”我回答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和你兩人被困在荒島上,而只我有手裡有一塊巧克力,作為一名利己主義者,我的選擇應該是獨自吃掉它。”
“讓我們以上帝視角去判斷這兩個人。如果一個月內,這個荒島就會被漲潮吞沒,我們兩個都會葬身海底,那‘我’的選擇是絕對符合利己主義的。”
“而如果時間足夠長,你找到了其他食物並活了下來,我不僅僅沒辦法分的你食物,我甚至還丟掉了跟你合作的機會。”
“人類社會,合作才是最大的增量。”
“假如在荒島上,每個人找到新食物的機率都是50%,當島上只有我們兩個人時,我選擇對你投資幫助,我需要冒的風險就是50%。而島上如果有三個人,我選擇對這兩個人都投資幫助,我需要冒的風險就被降低至25%,如果島上有四個人呢?有一百個人呢?”
“人類社會就是一座擠滿了人的荒島。”
“你是說,幫助別人,就有可能收穫別人的幫助,是這樣?”我試著翻譯他的意思。
“是的,但不僅僅在功利層面如此。”他直視著我的眼睛,“你需要別人尊重你,最省力的做法就是尊重所有人。你需要友善的社交環境,最省力的做法就是對周圍友善。”
天黑了,路燈一盞盞亮起。
緊接著,他說了一段我永生難忘的理論。
“道德其實也是一種宗教。”
“在過去,豬肉傳播瘟疫,先知說‘豬肉會傳播疾病,你吃了就有可能生病,也有很大機率會死。’人們聽不進去,人們只是覺得豬肉好吃。於是先知只好說‘他禁你們吃血液,豬肉,以及非誦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
“道德也一樣。也許有人曾試著告訴人們,要無私,要合作,要奉獻。人們聽不進去,只捨不得眼前的巧克力。於是精英只好說‘道德是崇高的,奉獻是偉大的,而自私的傢伙需要為我們所唾棄。’”
說完後,他笑盈盈地看著我。
“唉,”我嘆了口氣,聳聳肩道:“‘民可使由之’嘛。”
其他回答:
劉隱山:少年匪城1婚禮上為什麼有的新郎和新娘會哭呢,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