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98566776686

    1.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對偶、反問、設問、反覆、互文等。對修辭手法的鑑賞,就是要明確辨識和判斷修辭手法是什麼,掌握和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分析和評價它們對於塑造形象、表現情感和體現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將抽象化為具體,能將無形化為有形。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例如寫“愁”:李後主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江水寫愁,則使人想見愁意之漫長。

    ②誇張:誇張就是為了突出和強調某種事物或事物的某種特徵,藉助於想象,對它進行誇大或縮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如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詩中的“三萬裡”“五千仞”“上摩天”“淚盡”都是誇張,正是這些誇張描寫,把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對苟且偷安、不去收復失地的求和派的憤懣,以及對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③擬人:把物當做人來寫,使之人格化,物有了人的動作或情感。如劉頒《新晴》:“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透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後作者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

    ④對比: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醜者更醜。如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全詩透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認為松花特徵是翡翠賭石中賭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