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戰國策本來就是記載戰國時候的策士們的事蹟的一本書,一般篇幅都不會特長

      《戰國策》的版本大致有兩個系統。南宋初年,剡川(今浙江嵊縣)姚宏校注此書,態度謹嚴,忠於原作,書成於紹興丙寅(1146),不久就有刻本。此本在清代經黃丕烈影寫復刻,收入《士禮居叢書》,流傳極廣,今通稱姚本,其中包括東漢高誘的殘注和姚宏的續注。和姚宏同時,縉雲(今浙江縉雲)鮑彪也為《戰國策》作注。鮑氏改動原文,重新編次,受到後世許多人的譏評。元代吳師道撰《戰國策》注,對鮑注訂誤補缺,釋疑解滯,甚便讀者。《四部叢刊》初編曾把吳書的元至正十五年(1355)刻本影印收入,其他的重刻本流傳的也很多。此本今通稱鮑吳本。此後,中外學者研究《戰國策》的不少,或零篇短札,或鉅製宏文,各有所獲。

      近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諸祖耿有《戰國策集註匯考》,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校注》。

      上海古籍的四家匯注本是將《戰國策》現存的兩個版本系統合並而成。即:姚宏33卷系統(有高誘注和姚宏的補註,以清代黃丕烈士禮居仿宋本最好);吳師道10卷系統,這個系統是鮑彪認為高注殘缺,故刪除高注,自己重新做注,合併為10卷,到了元代,吳師道再做“補正”,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最佳。[四家匯注本就是用士禮居本和《四部叢刊》本做工作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蜀道難李白文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