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蘇秦,雖然他有雄心壯志,但是由於他學識淺薄,於是造成他跑了許多地方最後都得不到重用。再後來他下定決心要發奮讀書,有時他讀書讀到深夜的時候,實在是感到疲倦、快要打盹的時候,他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刺得鮮血直流。
他用這種“錐刺股”的特殊方法,驅逐睡意,振作精神,堅持學習。黃天不負有心人,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著名的政治家。
2、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3、宋濂
宋濂小時候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
4、孔子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透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透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5、司馬光不耽於枕蓆
中國古代文學家司馬光,以一個圓木頭做枕頭,用來驚醒自己,起來繼續寫作,還給它取名為“警枕”。俄國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塊大劈柴作枕頭。發明家愛迪生工作起來常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實在睏乏了,就把桌上的書籍壘起來當枕頭。
戰國時期的蘇秦,雖然他有雄心壯志,但是由於他學識淺薄,於是造成他跑了許多地方最後都得不到重用。再後來他下定決心要發奮讀書,有時他讀書讀到深夜的時候,實在是感到疲倦、快要打盹的時候,他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刺得鮮血直流。
他用這種“錐刺股”的特殊方法,驅逐睡意,振作精神,堅持學習。黃天不負有心人,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著名的政治家。
2、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3、宋濂
宋濂小時候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
4、孔子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透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透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5、司馬光不耽於枕蓆
中國古代文學家司馬光,以一個圓木頭做枕頭,用來驚醒自己,起來繼續寫作,還給它取名為“警枕”。俄國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塊大劈柴作枕頭。發明家愛迪生工作起來常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實在睏乏了,就把桌上的書籍壘起來當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