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強當然可以自己換,小白還是算了。1,首先,現在的固態硬碟,都是 SATA 3 介面了,但是能向下相容老電腦的 SATA 2 介面。至於傳輸速度損失,普通使用者日程使用感覺不到的。2,找個硬碟盒,把 SSD 插在裡面,接入 Mac 的 USB 口。開啟 OS X 系統自帶的「磁碟工具.app」,找不到的用 Spotlight 搜尋(control + 空格,或者滑鼠點螢幕右上角的放大鏡按鈕)。側邊欄選中硬碟盒裡那塊 SSD,主介面的「抹掉」欄下選擇格式化成 Mac OS 擴充套件(日誌式),名字你隨便寫。3,用 Carbon Copy Cloner把原硬碟的資料映象到 SSD,左邊選原硬碟,右邊選新硬碟,左下角可以去掉一些不想被映象過去的檔案以節省空間和時間(比如電影)。SSD 比原硬碟小也沒問題,被映象過來資料小於 SSD 容量就行。4,遷移資料後,測試一下。重啟 Mac,「當」的一聲後按住 option 鍵,直到出現上圖所示的啟動盤選擇介面,選擇 SSD,能正常開機進入系統的話,就說明資料遷移成功了,拆機沒什麼說的了,買套能換刀頭的螺絲刀,記得手摸一下水管釋放靜電。斷開電池,去掉硬碟和機身內部一側的托架的固定螺絲,就可以把硬碟翻起來然後拔出了。5,最後,開機,用 Trim Enabler開啟 Trim 讀寫加速。完成了,比傳統的「Time Machine 備份 > 格式化 > 換盤 > 裝系統 > Time Machine 恢復資料」的方法要簡單和節省時間得多。
能力強當然可以自己換,小白還是算了。1,首先,現在的固態硬碟,都是 SATA 3 介面了,但是能向下相容老電腦的 SATA 2 介面。至於傳輸速度損失,普通使用者日程使用感覺不到的。2,找個硬碟盒,把 SSD 插在裡面,接入 Mac 的 USB 口。開啟 OS X 系統自帶的「磁碟工具.app」,找不到的用 Spotlight 搜尋(control + 空格,或者滑鼠點螢幕右上角的放大鏡按鈕)。側邊欄選中硬碟盒裡那塊 SSD,主介面的「抹掉」欄下選擇格式化成 Mac OS 擴充套件(日誌式),名字你隨便寫。3,用 Carbon Copy Cloner把原硬碟的資料映象到 SSD,左邊選原硬碟,右邊選新硬碟,左下角可以去掉一些不想被映象過去的檔案以節省空間和時間(比如電影)。SSD 比原硬碟小也沒問題,被映象過來資料小於 SSD 容量就行。4,遷移資料後,測試一下。重啟 Mac,「當」的一聲後按住 option 鍵,直到出現上圖所示的啟動盤選擇介面,選擇 SSD,能正常開機進入系統的話,就說明資料遷移成功了,拆機沒什麼說的了,買套能換刀頭的螺絲刀,記得手摸一下水管釋放靜電。斷開電池,去掉硬碟和機身內部一側的托架的固定螺絲,就可以把硬碟翻起來然後拔出了。5,最後,開機,用 Trim Enabler開啟 Trim 讀寫加速。完成了,比傳統的「Time Machine 備份 > 格式化 > 換盤 > 裝系統 > Time Machine 恢復資料」的方法要簡單和節省時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