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圖釋道
-
2 # 老穆說語文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學習《論語》,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讓我們變得更加富有智慧。
那麼,我們學習《愚公移山》,可以收穫什麼呢?
《愚公移山》在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2課,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
初二學生,正值青春年少,也處於青春叛逆期,這個時候學習《愚公移山》,有助於塑造孩子“做事有毅力,有恆心,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
不要過多關注愚公的行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學習他的精神
寓言故事,以誇張、想象為主要手法敘寫故事,倘若用“科學態度”去面對事件本身,則失去了寓言的價值。
《精衛填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倘若細究故事內容,必然可笑。倘若我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精衛”具有不畏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品質。
【結束語】愚公不愚,大智若愚。但凡具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會做出讓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或許會遭受質疑,或許會被謾罵,但時間能證明一切。
當你的孩子出現“愚鈍”行為時,先不要急於下結論,要學會觀察,耐心等待,或許,你會收穫驚喜。
當然,也可能是驚嚇!
-
3 # 花眼看花
關鍵在於“善讀”二字。如果說學習《論語》可以讓人變得睿智,那麼學習“愚公移山”則讓人知難而上,自強不息。
世間萬物都有用。善用,牛溲馬勃可入藥;用而不當,人參靈芝也害人。書籍也一樣:“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反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孟夫子的名言,他老人家所說的“書”指的是《尚書》。原話是這樣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他對於《尚書》中的《武成》篇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處,其他的一概不信。比如,既然仁者無敵於天下, 像周武王這樣得道多助的人去討伐商紂那樣失道寡助者,應該是“不戰而勝”,而何至於“血流漂杵”!
《論語》中當然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輝,真可謂字字珠璣。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不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等,“一言而為天下法”,千百年來成為所公認的為人處世之準則,善於讀書者必能 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但是,《論語》也並非毫無瑕疵。
比如孔夫子輕視種田的,而且毫不掩飾自己,他因此也被別人譏諷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今天人們都聽孔子那一套,都脫離了農業生產,我們大家喝西北風?
至於“愚公移山”,這是一篇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與對待中國其他民間神話故事相似,學習"愚公移山"主要是學習愚公面知難而上,堅持“挖山不止”的精神,而不是其他。與之相似的古代神話,還有“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都是歌頌了不畏困難險阻而自強不息的精神。
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大到一個集體、一個國家,我們中華民族祖祖輩輩就是靠著這種精神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愚公移山”的精神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讀書的一個基本原則。任何一部作品,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例外。
仍以本文開頭的用藥治病為例。《本草綱目》當然是醫藥界的經典鉅著,但若不加甄別照單全收,患者免不了要吃屎喝尿了。
但假如有人讀了《論語》之後,只記住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也同樣是個笑話。
回覆列表
學習愚公移山,會有大智慧!所謂大智若愚也!
現在社會,取巧的很流行,但大多注重短期利益。對於長期目標,長遠事業,對於子孫後代千秋功業缺失眼光。這恰恰是我們今天所最缺乏最急需的智慧。
愚公移山最寶貴的精神,是關鍵詞‘‘子子孫孫’’。我們今天所做的有多少時候考慮過子子孫孫?
當然,這並非否定論語智慧。論語智慧很重要,愚公移山智慧也重要。只是論語的價值已經被我們所廣泛認同。而愚公移山的智慧還不為我們普遍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