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皇帝“四妃”之一,雍正皇帝生母,乃系清朝第一位從宮女成功逆襲為皇太后的傳奇女性。雖然有著傲人的後宮逆襲成績,但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影視劇作都沒有過多關注她的宮鬥能力、爭寵本事,反倒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她和自己的兒子——雍正皇帝之間的母子關係上。

    但這次後宮位分的晉封到底來遲了,根據清朝後宮成例,“嬪”位以下的後宮妃嬪不具備撫養親生子嗣的資格,烏雅氏當宮女時所生的皇四子胤禛就被交給了當時主持後宮事務的貴妃,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

    自幼和生母分離,再加上皇四子胤禛天生的寡言、冷漠秉性,造成了他和生母烏雅氏之間的關係生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作為生母的烏雅氏非但沒有半點喜悅之情,反而給出了“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的消極態度。因為,烏雅氏始終認為自己的小兒子——皇十四子胤禵,才是康熙皇帝屬意的皇位繼承人,胤禛奪走了胤禵的皇位。

    如此緊張的母子關係之下,烏雅氏又在雍正元年五月猝然崩逝,於是坊間便開始傳出了雍正皇帝逼殺生母的傳言。雍正七年發生的“曾靜逆反案”中,曾靜甚至將此列為了雍正皇帝的“罪行”之一,滿天下宣傳,一度讓雍正皇帝的名聲將至冰點。

    那麼,雍正皇帝果真將自己的生母烏雅氏逼死了嗎?

    清朝正史中關於烏雅氏崩逝的模糊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崩逝記載的極為簡單:

    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葬景陵。

    雍正元年五月辛丑,仁壽皇太后崩,帝之生母也,奉安梓宮於寧壽宮。

    《清實錄·世宗實錄》對於烏雅氏的崩逝過程,記載的同樣不太具體:

    雍正元年五月辛丑。醜刻。仁壽皇太后、崩於永和宮。自聖祖仁皇帝升遐以來。皇太后哀痛深切。每致撤膳。上在哀毀之中。唯恐慈體違和。晨夕問視。孝養倍篤。皇太后積哀日久。疾遂大漸。是日、仙馭上賓。

    這裡同樣沒有給出烏雅氏的具體病因,因為哀痛於康熙皇帝駕崩而“慈體違和,疾遂大漸”的理由,很明顯並不能令人信服。只是,在《清實錄》的記載中,雍正元年五月,雍正皇帝曾經前後五次“上詣皇太后宮、問安”。烏雅氏病重之際,雍正皇帝還“親視湯藥,晝夜無間”

    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慟不釋於懷,於癸卯五月,舊恙舉發。朕侍奉湯藥,冀望痊癒。不意遂至大漸。

    雍正皇帝的說明和《清實錄》的記載大致相同,只不過他明確了烏雅氏崩逝原因——“素有痰疾”。自康熙皇帝駕崩,烏雅氏便始終處在悲痛無法釋懷的消極狀態,以致病情加重,進而不治崩逝。

    烏雅氏崩逝後,雍正皇帝的具體表現

    當然,即使雍正皇帝果真逼死了自己的生母,清朝官方文獻也不敢予以記載,也會按照雍正皇帝的統一安排予以掩飾和美化。也就是說,清朝官方文獻並不能當成洗刷雍正皇帝罪名的證據。

    1、烏雅氏崩逝後,雍正皇帝立即寬恕了皇十四子胤禵“無知狂悖,氣傲心高”等罪行,將其晉封為郡王爵位,以期胤禵“悔於罪,踐於行”。除此之外,雍正皇帝還按照烏雅氏生前所願,將烏雅氏的舅舅——嶽色,予以了騎都尉爵位的晉封,並恩准承襲一次。

    如果烏雅氏果真為雍正皇帝逼殺,如此皇恩佈施,自然不再必要。

    2、在《清實錄》、《大義覺迷錄》甚至諸多官員筆記、坊間野史中,都曾記載了烏雅氏崩逝後,雍正皇帝的悲痛表現。“搶地呼天,哭無停聲”;“晝夜悲號,水漿不御”;“致奠行禮,號泣良久,以致近侍皆痛哭失聲”的悲痛表現,都能說明雍正皇帝的喪母之痛。

    3、烏雅氏崩逝之際,正值暑熱天氣,向來有“畏暑之疾”的雍正皇帝,面對朝臣“間隔兩三日,親詣一次”,哪怕是“間隔一日,親詣一次”的請求,均予以了拒絕。

    《大義覺迷錄》中,雍正皇帝面對“逼母”傳聞,曾經有過兩句質問:

    豈有母后生我,而朕孺慕之心,有一刻之稍懈乎?況朕以天下孝養,豈尚缺於甘旨而於慈親之前,有所吝惜乎?

    比天還大的生育之恩,再加上清朝皇帝一貫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統治思想,雍正皇帝可能逼殺自己的生母嗎?

    其實,雍正皇帝比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母活著

    自雍正皇帝繼位,關於其“繼位合法性”的質疑聲音便迅速傳遍朝野上下,此時的雍正皇帝統治根基維穩,身邊也尚未形成強大的政治勢力,他只能隱忍、麻痺甚至主動向敵對勢力低頭,以贏得皇權集中和政治清算的時間。

    1、烏雅氏既然成為了皇太后,就是所有皇子名義上的皇額娘,最起碼能夠從輩分上壓制那些敵對皇子勢力。

    2、面對諸多負面傳聞的包圍,雍正皇帝只能暫時在別的方面修復和穩固自己形象,在皇太后烏雅氏面前的“仁孝”表現,就能相當程度上贏回天下臣民的支援和擁護。所以,從政治層面考慮,雍正皇帝也不會希望烏雅氏崩逝。

    3、登基之初的雍正皇帝,急需得到各方勢力的認可,其中就包括康熙皇帝的後宮遺孀們。烏雅氏雖然出身微寒,但其資歷老、德望高而且位分高,素來為後宮妃嬪所敬重,成功升級為皇太后以後,烏雅氏更能直接影響其餘妃嬪的政治站位和皇權擁護態度。也就是說,只要烏雅氏活著,多數前朝妃嬪都會積極擁護雍正皇權。

    總體而言,烏雅氏活著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百利而無一害;相反,如果烏雅氏崩逝,雍正皇帝就會徹底變成孤家寡人、孤軍奮戰。所以,關於雍正皇帝“逼母”的傳聞,根本就是朝中敵對勢力和民間反清人士對其的刻意抹黑。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大義覺迷錄》、《清實錄·世宗實錄》、《清史稿·世宗本紀》

  • 2 # 史論縱橫

    一直以來,雍正皇帝都是個頗有爭議的君王,一方面他勵精圖治,改善了康熙晚期官場腐敗、政事廢弛的局面,使得國庫扭虧為盈,給兒子乾隆留下了一片殷實的家業,雖然世人都說康乾盛世,可雍正卻是這個盛世的紐帶,沒有雍正,也就沒有了康乾盛世的延續。

    而另一方面,雍正為了收拾康熙留下的爛攤子,還清朝一片清明的政治,破舊革新態度強勢、手段強硬,對待貪官汙吏毫不留情,自己是個工作狂,也要求臣子朝乾夕惕,不死不休。

    如此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與康熙晚年的寬容放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康熙朝過來的臣子們對雍正的行事非常不滿。再加上,經歷了九子奪嫡血雨腥風的雍正,在登基後整治八爺黨,骨肉相殘,後世有人因此評價雍正是個殘暴的君王。

    更有甚者,因為雍正與生母孝恭仁皇后有隔閡,而孝恭仁皇后在雍正登基僅半年後就去世了,提出了雍正喪心病狂逼死親生母親的說法。

    這種說法是否可信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下雍正母子不和的癥結在哪裡?

    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儘管雍正一再想粉飾她的出身,可也沒能隱瞞烏雅氏祖上是內務府包衣,身份卑微,烏雅氏是參加宮女的選秀得以入宮的,後得到康熙的垂憐,生下了後來的雍正帝胤禛。

    烏雅氏是以宮女的身份生下的胤禛,次年才被封為德嬪,清朝有規定,後宮中地位低的女子是沒資格撫養皇子的,即使是親生的兒子,很不幸,烏雅氏當時的身份就屬於沒資格撫養胤禛的。

    當時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剛剛薨逝,後宮中以佟佳貴妃為尊,就這樣胤禛得以養在了佟佳貴妃身邊。佟佳貴妃一生無子,卻撫育了眾多皇子,皆能盡心盡力,慈愛有加,尤其胤禛是最早養在身邊的孩子,更是視如己出,胤禛後來能夠繼位,多少也借了佟佳氏母族的光。

    胤禛與養母佟佳氏關係親近,可與生母烏雅氏就很疏離了,胤禛養在佟佳氏膝下,就不算烏雅氏的孩子了,不能經常見面,孩子嘛跟在誰身邊就跟誰親,這是天性;

    再者烏雅氏後來也晉封為德妃,又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在老十四之前烏雅氏生育多次,可都早夭,唯有胤禛存活還養在了別人膝下,所以對這個能親自撫養的老么,烏雅氏倍加珍惜,真真的心頭肉。

    康熙後期九子奪嫡時,烏雅氏一心一意想捧老十四上位,可造化弄人最後登基的卻是自己另一個兒子,儘管都是皇太后,可這個結果烏雅氏也是很不滿意的。

    據說,雍正登基後,烏雅氏不接受皇太后的敕封,還鬧著要給康熙殉葬,半年後烏雅氏便撒手人寰,故而有人說烏雅氏是被雍正逼死的。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解釋了母親的死,康熙駕崩後,生母哀痛萬分,想要為康熙殉葬,於是每天不進食不喝水,自己十分憂心,對生母說,如果她執意殉葬,清朝向來以孝道治天下,自己以後怎樣面對天下的臣民,只能和生母一起殉葬。在他的再三懇求下,烏雅氏才勉強吃飯喝水。但是因為她有痰疾,又因為先皇故去,耿耿於懷,所以導致舊疾復發。儘管自己衣不解帶、親侍湯藥、至誠至孝,可是還沒能留住母親的生命。

    雍正說的肯定是有美化成分,但也未必是假話。

    首先,清朝人講究敬老,何況烏雅氏還是雍正生母,於情於法他都不能對烏雅氏下毒手。父母偏愛幼子是常態,難道長子因此就要記恨父母嗎?就因為搶的玩具是皇位,就要對母親下手嗎?

    再者,當時雍正的政敵還都尚在,若他逼死母親,勢必會成為政敵攻擊的利器,他不會蠢到授人以柄,所以就算對母親有怨言,也不至於痛下殺手!

    雍正登基之後就開始著手打擊八爺黨,老八老九被削去宗籍,慘死獄中,就連牽涉其中的親兒子弘時都沒放過,也被削去宗籍貶為庶人,老十本身是個草包,沒什麼威脅,母族勢又很強大,雍正給了三分薄面,讓他軟禁在家。

    老十四是八爺黨後期擁護的奪嫡人選,康熙和德妃烏雅氏都中意的兒子,又是手握兵權的大將軍,是雍正繼位的最大威脅,可是雍正登基後並沒殺他,而是讓他去給康熙守陵。雖生活清苦、沒有自由,但也遠離權力的漩渦,保得周全。

    雍正對老十四的處置,就說明他還是看重一母同胞的情分,珍惜這個弟弟的,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弒母呢?

    烏雅氏去世時,已經63歲了,在古代都算高壽了,康熙過世的悲傷、愛子錯失皇位的憤懣,與雍正這份尷尬的母子情,都會讓烏雅氏憂思過度、氣結於心,鬱鬱而終也不意外!

  • 3 # 瘋狂青史

    於是佟貴妃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雍正的身上,也為其阻擋了許多的風風雨雨。

    九龍奪嫡導致的兄弟相殘

    這就牽扯到了雍正的“改詔”黑歷史,當時的十四子得到了生母德妃的全力支援,而反觀雍正只是一個孤家寡人,自己生母所有的“寶”都壓在了十四子的身上。

    同樣是一個媽媽生的,因為雍正沒有在德妃身邊生活,德妃就偏心,這擱誰的身上都不好受,而且德妃對於雍正還十分的冷漠,就像對於一個最不受皇帝待見的皇子一般。

    當最後詔書宣佈的時候,德妃也不願意承認這個結果,甚至開始懷疑是雍正修改了詔書,才最終的當上了皇帝。

    押注失敗成為德妃的最大心魔

    不過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的死可能與雍正關係不大,更多的還是德妃烏雅氏自身的原因,沒有擺平心態,操心太多導致了病重。

    “孝子”雍正皇帝

    當時德妃烏雅氏的“愛子”十四子被雍正發去了看守皇陵,在短時間內經歷了丈夫去世,兄弟相殘的德妃烏雅氏終於扛不住打擊病重了,隨後雍正皇帝對於自己生母的病情也很關心,每日都在永和殿照顧(畢竟以孝治天下,需要以身作則)

    當時的雍正肯定不會特意的去逼自己的生母,畢竟大權已握,德妃烏雅氏對其也沒有威脅,但也肯定有雍正平時做法的原因!

  • 4 # 歷來現實

    雍正朝當時有一個江湖傳言,說雍正帝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不讓母親扶持自己的親弟弟,就生生地逼死自己的母親。

    這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清朝是以孝治國的。就算是雍正很忌憚自己的母親,也沒有必要去上手段逼死她。 雍正皇帝本身就能力出眾,沒有必要依靠這種手段去贏得皇位。

    他的母親烏雅氏沒有什麼能力能夠影響到雍正皇帝的前途。 烏雅氏出身平庸,她的家族沒有能力影響帝位的傳承。因為雍正那個時代,清朝的統治已經相當穩固了,八旗雖然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可在朝廷面前這些實力根本不值一提。

    並且,烏雅氏只是一個女人,她雖然是雍正的母親,但手裡卻根本沒有實權,她沒有任何能力來威脅雍正。既如此,雍正何必要在烏雅氏身上花心思?

    並且當時烏雅氏的年齡已經六十多了,烏雅氏去世的時間和雍正登基的時間並不吻合。 如果說雍正逼死烏雅氏是為了繼承帝位,但是在雍正登基半年之後烏雅氏才去世。

    烏雅氏是病逝的,也許不能排除是因為雍正壓制十四阿哥帶來的心理壓抑。但是現在的影視劇為了迎合收視率,而捏造了這一個情節,導致大部分人都覺得是雍正逼死了自己的母親。

    民間對廟堂的黑化處理有根深蒂固的傳統,你清朝在編《明史》的時候,字裡行間也在所難免對明朝黑化。從總體來說,雍正越想搞危機公關,民間就越發覺得你有貓膩,公關來公關去,等到雍正死後,連皇陵裡安眠的腦袋都被老百姓戲說掉了。

  • 5 # 小司馬遷論史

    雍正皇帝的生母烏雅氏本來是個嬪妃,但是母因子貴,由於十四阿哥和四阿哥出眾的能力,使得其位列貴妃,被稱為德妃,最後還成為了太后。

    而德妃偏愛十四阿哥,在雍正即位之初,沒能妥善處理好十四阿哥,反而是勸誡雍正讓十四阿哥繼續掌軍。

    當時雍正讓甘陝總督年羹堯斷了西北大軍的糧草,並用大軍節制十四阿哥進京,可以說雍正對西北軍權尤為重視。

    這使得雍正後來同其失和,並且一再宣告祖訓後宮不得干政,使得德妃不能替十四阿哥說話。

    後來青海出現叛亂,雍正大膽任用漢人出身的年羹堯,拒絕了德妃的提議讓十四阿哥領兵。

    可德妃卻是藉著此事說雍正寧可信一個漢人,也不肯相信自己的親生兄弟十四阿哥。據記載當時雍正流著眼淚揮袖而去。

    母子失和,雍正將祖訓掛在了德妃寢宮,此舉使得德妃大怒,這一怒便是一病不起,最終一命嗚呼。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雍正這麼做絕對是正確的,畢竟九子奪嫡造成的影響,已經使得朝堂成為了名利場。若是再出個大將軍王,指不定天下要亂成什麼樣子。

  • 6 # 小龍談歷史

    按照常理來說,兒子即位母親應該高興才對,皇太后的地位何等的尊貴。但是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並不高興,她不僅否定兒子,還拒絕接受太后的封號。

    《清世宗實錄》記載,德妃烏雅氏在雍正即位時說: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

    意思是皇帝命令我的兒子即皇帝位,實在並非我所願。

    那麼德妃烏雅氏為什麼要這麼說?為什麼否定兒子呢?雍正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殺害自己的生母嗎?

    德妃烏雅氏為什麼這麼說?

    德妃出身卑微,因為清朝初期後宮皇子不允許由生母撫養,所以四阿哥胤禛滿月後交由貴妃佟佳氏撫養,佟佳氏是孝康章皇后的親侄女,康熙帝的親表妹,身份尊貴又無子女,讓她撫養皇子是最佳的選擇。

    佟佳氏本來就沒有孩子,視胤禛為己出,而且佟佳氏身份尊貴,胤禛在養母的庇護下難免有些自傲。一般孩子由誰撫養長大就跟誰親,胤禛顯然對自己生母的感情比較淡。雍正登基後,給了佟家一族不少的恩澤,卻對生母的孃家很冷淡,可見對自己的生母沒有感情,這種做法讓德妃非常寒心。

    德妃知道大兒子和他不親,所以把全部的愛都給了二兒子胤祚,但是胤祚六歲就夭折了。德妃兩年後又生了十四阿哥胤禵,她非常寵愛小兒子,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胤禵。胤禛見生母如此疼愛小弟弟,心裡自然有點不平衡,於是越發的對生母冷淡。

    雍正有個寵臣叫隆科多,這個隆科多就是佟佳氏的弟弟,雍正平日裡叫隆科多為舅舅,當時在清朝是第一個把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叫舅舅的,而雍正卻對自己的親舅舅不管不顧,這種做法無非是想表明佟佳氏才是他唯一的母親,這讓生母德妃非常傷心。

    德妃烏雅氏為什麼說雍正即位並非她所願

    十四阿哥胤禵重情義,個性直爽,他從小就和八阿哥胤禩志同道合,康熙帝非常喜歡十四阿哥胤禵,所以他經常跟隨康熙帝出巡。一次康熙帝非常氣憤的訓斥八阿哥,胤禵為哥哥挺身而出,跪著說:“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康熙雖然生氣但是覺得十四阿哥有情有義,所以越來越喜歡他。

    胤禵西征之後,康熙帝賞賜了他10萬兩白銀,並且把孫子也帶在身邊,對胤禵一家頻繁賞賜,十四阿哥的賞賜是眾兄弟中最多的。

    很多人都認為康熙帝會傳位給十四阿哥,連德妃也這麼認為,可惜最後卻不是,德妃自然會失望。

    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爺黨重要的成員之一,雍正登記後打擊八爺黨,將胤禵派去守皇陵,變相的幽禁,德妃見不到心愛的兒子,看見雍正兄弟互相殘殺,對自己與自己孃家冷淡,德妃在雍正登基半年左右後便去世了,應該是抑鬱而死的。

  • 7 # 雍親王府

    在民間野史和傳記傳說中,都將雍正逼死自己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作為雍正的一大罪狀,其原因還是在於雍正年間的“曾靜反清謀逆案”和那本欲蓋彌彰的《大義覺迷錄》。

    雍正在位期間,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案,即“曾靜反清謀逆案”。

    湖南的一位教書先生曾靜,寫信給當時的川陝總督嶽鍾琪,鼓動嶽鍾琪起兵謀反,推翻清朝統治,恢復漢族人的江山,並且給雍正皇帝定下了十大罪狀,即:

    謀害父親、逼迫母親、殺害兄長、屠弟、貪汙錢財、好殺、喜歡喝酒、沉迷女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

    接到曾靜的信件後,嶽鍾琪直接將此事報告給了雍正,雍正得知之後大為惱火,於是將曾靜押解到北京,由他親自審問。在審問的過程中,雍正瞭解到,曾靜是受到了對明朝仍有懷念之心的呂留良等人的思想影響,因而產生了反清復明的想法。

    於是雍正下令將呂留良挖墳掘墓、挫骨揚灰、全家流放,並且親自編寫了一部《大義覺迷錄》,對曾靜所列出的他的十大罪狀進行了一一反駁。事情的重犯曾靜並沒有被雍正處死,反而為雍正委以職務,回到民間宣傳《大義覺迷錄》,為雍正歌功頌德,以消弭雍正的負面影響。

    然而,雍正這樣做卻是欲蓋彌彰,不僅沒有掩蓋對於他的謠言與批判,反而是將這些事情越描越黑,因而,包括雍正殺父、逼母、弒兄、屠弟等這些種種傳說,也就流傳了下來。

    雍正皇帝逼死自己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更多的還是影視文學作品的杜撰,在歷史上並不會真的發生。

    首先,此時的德妃烏雅氏,年齡已經擺在那裡了。

    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時候已經是63歲了,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是比較高壽的了。在她之前,康熙的先後所立的三位皇后,壽命都不長,所以在這個年齡之下,德妃烏雅氏更應該是壽終正寢。況且在當時的史料之中,已經有了德妃在參加康熙的國葬儀式上病重的記載,特別是其中特別交代烏雅氏不肯坐轎,執意要人攙扶著步行前去靈堂為康熙弔唁。

    其次,從康熙去世、雍正登基,到烏雅氏去世,期間間隔了六個多月的時間。

    在此期間,雍正已經順利登基,並且皇位逐漸穩固,如果真的是因為德妃與雍正因為繼位問題而產生矛盾進而引發雍正逼死德妃的事情,那麼更應該出現在雍正尚未登基或者剛剛登基之後,而不是出現在雍正已經登基做了半年多的皇帝的時候。不管是對於雍正還是對於德妃自己來說,這個時候都已經沒有激化矛盾的必要了。

    再次,雍正已經為德妃烏雅氏擬定了皇太后的封號,只是還未冊封烏雅氏就去世了。

    在德妃去世前,雍正已經為烏雅氏擬定徽號為仁壽皇太后,同時還打算請她從原本居住的永和宮,遷住至專供太后養老的寧壽宮。但是就在舉行冊封大典的前一天,烏雅氏就病逝了,因而烏雅氏最終的封號也就成為了孝恭仁皇后,而這也能看出雍正對於烏雅氏的敬重。

    實際上,雍正與其生母德妃烏雅氏不和的關係,也為“雍正逼母”的傳說廣為流傳起到了添油加醋的作用。

    雍正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但是這個時候的烏雅氏僅僅是一名普通宮女,而她們家更是正黃旗包衣出身,也就是比起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要高,地位和出身遠不及其他后妃。也正是因為如此,此時的烏雅氏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嗣的,因而在康熙的安排下,雍正被過繼給了當時還是皇貴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雍正對於佟佳皇后的感情也遠遠的超過了對於自己的生母烏雅氏。

    後來,已經是德妃的烏雅氏生下了十四阿哥胤禵,而在“九子奪嫡”的最後階段,實際上就是德妃的兩個兒子,雍正和胤禵的競爭。在這二人中,烏雅氏更加喜歡、疼愛和偏袒的便是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胤禵,而不是從小過繼給人的雍正。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民間傳說中這樣描述,在雍正即位後,面對雍正對於自己疼愛著的小兒子胤禵的不斷排擠與打壓,使得雍正與德妃之間的矛盾更加的尖銳,在加上雍正是不是搶奪了十四阿哥胤禵的皇位也是猶未可知的事情,更讓烏雅氏對於雍正不滿。進而也就有了雍正逼死生母德妃烏雅氏的傳說。

    但是崇尚“以孝治天下”的清朝,出現皇帝逼死生母的事情確實是難以想象的,所以說雍正逼死生母烏雅氏的事情在歷史是不會發生的。

  • 8 # 歷史簡單說

    雍正帝的生母是德妃烏雅氏,死於雍正元年五月,距雍正登基還不到半年,很多人都說德妃是雍正帝給逼死的,但這種其實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沒有考慮到德妃的年紀,德妃生於公元1660年,死於1723年,終年六十四歲。

    德妃在雍正元年的時候就已經是六十四歲了,那麼病逝就不足為奇了。另外,雍正帝完全沒有逼死德妃的必要,那我們來了解一下德妃的生平吧。

    德妃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入宮成為宮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德妃此時還僅僅是一個宮女,地位自然是十分的低微,所以在胤禛滿月的時候,就交給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來撫養。

    這個也就是胤禛與其生母德妃並不怎麼親近的原因了,畢竟胤禛不是德妃一手帶大的,就能理解為什麼德妃會更加的偏向於十四阿哥胤禎。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德妃因為生皇子有功,被冊封為德嬪,清後宮等級從上到下依次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在往下就是普通的宮女了,可見德妃因為生了胤禛一下子從宮女連升四級,成為德嬪。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德妃生下了皇六子胤祚,只不過胤祚只活到六歲。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德妃被冊封為德妃,同時一起被冊封的,還有惠妃(大阿哥之母),宜妃(九阿哥之母),榮妃(三阿哥之母)。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生下了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生下了皇九女。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生下了皇十二女。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禎。

    德妃共為康熙帝生下了三兒三女,可見德妃還蠻受康熙帝寵愛的,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十三阿哥的生母是皇貴妃,也就是說十三阿哥是除太子之外地位最高的阿哥。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帝繼位,德妃被尊為皇太后,尊號為仁壽皇太后,而雍正帝的養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早在康熙二十八年就已經去世了。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德妃病後,雍正帝親自到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第二天凌晨,德妃去世,葬於景陵。

    可以這樣說,可能雍正帝與德妃沒有太多的親情,但是雍正帝是不大可能繼位之後逼死德妃的,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 9 # 老照片

    看皇家歷史,人們往往關注功過成敗,皇子奪位,骨肉相殘,司空見慣,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的母親——可以說,雍正帝的生母便是承受這一苦難的苦命女人。生在帝王家,嫁在帝王家,似乎註定了個人的命運要服從於國家命運。

    雍正帝與其生母的隔閡一是生養階段,按照清制,皇上生下來是不能跟親母生活在一起的,主要是怕母子聯合專權等等。因而,雍正帝被佟貴妃撫養長大。他與佟貴妃感情深厚,因為佟貴妃沒有親生的孩子,視雍正為己出。十一歲時,佟貴妃去世。雍正性格暴躁,喜怒無常。他與生母烏雅氏感情很淡漠。

    二是,在康熙朝九子奪嫡事件上,烏雅氏與雍正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烏雅氏生過六阿哥胤祚、十四阿哥胤禵(又名胤禎),三個兒子本是一母所生。手足之情,卻因為奪位之爭愈發淡漠。烏雅氏對雍正的意見很大,據史料記載,雍正登基時,烏雅氏就沒怎麼配合,差點壞了登基大典。

    至於說,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有過記載,說雍正帝曾經和生母烏雅氏吵過一架,大致是為兄弟胤禵的事情。生母主張把胤禵從先帝陵那裡召回來,而雍正卻認為他屢屢犯錯,不知悔改,理應受罰。後來,似乎皇太后碰到了什麼東西,皇上大喊御醫。第二天就去世了。雖然真假不知,但是,雍正與母親關係隔膜,且兄弟之情破裂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三個兒子爭成這樣,做母親的精神相當痛苦,應該是超過可以忍耐的界限了。哀莫大於心死,所以,烏雅氏之死有被逼無奈的可能。

  • 10 # 雲臺山閒人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的生母太后烏雅氏帶著憂慮離開了人世。她死時心中充滿了無盡傷心和痛苦,因為她在臨死前也未能與親生兒子、日夜牽掛的十四阿哥訣別,更沒有能夠阻止雍正帝放棄骨肉相殘。高陽的《乾隆韻事》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太后先是絕食,宮女們怕受雍正責罰,千方百計勸太后進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願連累別人,遂開始喝點稀的,逐漸恢復體力,一天雍正去給太后請安,閒談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來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這裡所寫的雖然是虛構的小說,但在歷史上,這種說法是廣泛存在的,也是有官方根據的。

    雍正皇帝生母姓烏雅氏,出生於滿洲正黃旗,生於順治十七年,於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即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禛。其後又誕下皇十四子,在康熙皇帝在位時被封為德妃。清代宮廷慣例,皇妃生下皇子,生母本人不能撫養,於是當時胤禛被交給當時的副後佟佳氏撫養。俗話說,生恩不及養恩大,胤禛在尊貴的佟佳氏的照顧下,備受恩澤。在內心也建立了對佟佳氏的感情與依賴,而對於生母,生母的出身及位分皆不及佟佳氏,並且出於宮廷避諱的需要,難免對生母冷落,生母烏雅氏看在眼裡,心裡自然與兒子胤禛疏遠。

    同為一母所生雍正皇帝的同胞兄弟胤禎,在康熙末年被封為大將軍王,出外征討叛亂。康熙皇帝駕崩後返回京城被阻於景陵,到底烏雅氏有沒有為其第二子說情甚至相逼於雍正皇帝,可能為了隱瞞真相,於史料無載。

    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烏雅氏公開表示:“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見於《雍正朝起居注》。可見烏雅氏不希望胤禛(雍正)纘承大統,另外,烏雅氏在雍正即位後曾不接受太后的尊號,也不接受百官朝賀,還請烏雅氏搬到寧壽宮(歷朝太后所居的住處),烏雅氏仍舊不答應。清雍正元年三月,烏雅氏的第一個萬壽節,在雍正的固請下,烏雅氏勉強同意辦理,但不同意大家向她“行禮”慶賀。五月二十三日,烏雅氏突然病故。

    據雍正帝在《大義覺迷錄》裡所說,康熙帝死後,德妃非常悲痛,想為康熙帝殉死,於是不吃不喝,而雍正帝百般勸慰,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德妃放棄了死的念頭,並且能飲食、起居安順。最後生病而死。在《清實錄》中,並沒有記載太后得了什麼病,只是說皇太后“哀痛深切”、“積哀日久”而亡。

    《大義覺迷錄》被雍正的兒子乾隆列為禁書,《清實錄》又寫的有如此簡單蹊蹺。雖然是自己的生母,但並無養育之恩,並且反對自己纘承大統的烏雅氏,以雍正一貫的行事風格和手段,將其逼死不是沒有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拿大十九名政要聯名致信加總理,要求釋放孟晚舟,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