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體千字文》相傳是元代趙孟頫書寫的。全卷佈局縱橫成行,將大篆、小篆、隸書、章草、楷書、草書六種書體組合在一起,取得了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
字型整齊勻稱,明快清晰,體現出作者高度的書法造詣。
2、《洛神賦》是宋末元初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趙孟頫曾多次書《洛神賦》,傳世版本也較多,但其中儲存完整的精品共兩幅,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和天津博物館。
《洛神賦》用筆精純、圓潤,結體嚴謹、遒媚,章法平和、瀟灑。趙孟頫師法“二王”,得其筆法,又結合自身的特點,其行書呈現出清俊、典雅之風,《洛神賦》亦是將他的審美理想呈現得淋漓盡致。在《洛神賦》中,“中和”之美充斥全篇,對後世書法藝術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3、《膽巴碑》又稱《帝師膽巴碑》,為中國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碑書墨跡。趙孟頫(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碑稿為紙本,楷書,縱33.6釐米,橫400釐米,內容為記述帝師膽巴生平事蹟,是趙孟頫奉元仁宗命書寫的碑文, 《南陽法書表》《式古堂書畫匯考》《壬寅銷夏錄》、《三虞堂書畫目》等書均有著錄。此卷書於延祐三年(1316),書法點畫顧盼有致,用筆遒美峻拔,為晚年碑書之筆。
4、蘭亭帖十三跋是趙孟頫57歲時,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書於《蘭亭序帖》後的跋文。因途中寂寞,故於帖後一跋而至十三跋之多。題跋內容很多,其中,“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乃趙孟頫論書名言。
《蘭亭帖十三跋》是小行書,因多次寫成,故字形大小不一,但書風統一,基本接近王羲之《蘭亭序》而更趨妍媚,用筆較含蓄,骨肉勻淨,結體雅潔嚴謹。
1、《六體千字文》相傳是元代趙孟頫書寫的。全卷佈局縱橫成行,將大篆、小篆、隸書、章草、楷書、草書六種書體組合在一起,取得了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
字型整齊勻稱,明快清晰,體現出作者高度的書法造詣。
2、《洛神賦》是宋末元初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趙孟頫曾多次書《洛神賦》,傳世版本也較多,但其中儲存完整的精品共兩幅,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和天津博物館。
《洛神賦》用筆精純、圓潤,結體嚴謹、遒媚,章法平和、瀟灑。趙孟頫師法“二王”,得其筆法,又結合自身的特點,其行書呈現出清俊、典雅之風,《洛神賦》亦是將他的審美理想呈現得淋漓盡致。在《洛神賦》中,“中和”之美充斥全篇,對後世書法藝術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3、《膽巴碑》又稱《帝師膽巴碑》,為中國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碑書墨跡。趙孟頫(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碑稿為紙本,楷書,縱33.6釐米,橫400釐米,內容為記述帝師膽巴生平事蹟,是趙孟頫奉元仁宗命書寫的碑文, 《南陽法書表》《式古堂書畫匯考》《壬寅銷夏錄》、《三虞堂書畫目》等書均有著錄。此卷書於延祐三年(1316),書法點畫顧盼有致,用筆遒美峻拔,為晚年碑書之筆。
4、蘭亭帖十三跋是趙孟頫57歲時,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書於《蘭亭序帖》後的跋文。因途中寂寞,故於帖後一跋而至十三跋之多。題跋內容很多,其中,“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乃趙孟頫論書名言。
《蘭亭帖十三跋》是小行書,因多次寫成,故字形大小不一,但書風統一,基本接近王羲之《蘭亭序》而更趨妍媚,用筆較含蓄,骨肉勻淨,結體雅潔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