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崑崙139100429
-
2 # 文鸞竹
《論語》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中蘊藏了比較深刻的做人做事道理。揭示了學習的本質和目的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修身養性。因此,研讀論語可以汲取很多思想的精華和知識的營養。對人生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那麼讀《論語》是否能改變命運,我們先看命運是什麼?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從少年時就開始思考探索人生與宇宙的真理,直到五十歲時才敢說知天命,”可見人的命運深不可測,聖人不敢妄議。
再看《論語·顏淵》:“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孔子非常欣賞顏回的品德與才華,可惜,他風華正茂就早早離開人世,孔子非常悲慼。
孔子博學無咎,以他的見識和認知,面對人的命運,也只能甘心承受,安之若命,感嘆命運無常。孔子認為仁義道德,善惡因果這些東西並不能影響人的命運走向,壽命根本不是積德積來的,客觀作用,不受主觀影響,最後只得感嘆,“噫!天喪予!天喪予!”。
讀《論語》我們要感悟:在當今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希望透過做點什麼來改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有些我們可以透過努力學習來改變,但有一些東西,我們無法改變。《易經》說:“自天有佑之,吉所不利”,意思是自己努力,上天才會幫助,所以我們更要學會處之泰然,失之淡然。知道自己能夠改變什麼,不能改變什麼。
讀《論語》我們知道做人應:“盡人事,知天命”,面對命運要坦然處之,順其自然。人生的命運不同的選擇就有不同的人生命運。比如一個人,讀書勤奮,考上大學,與自控能力差、荒廢學業者有不同的命運;性格外向的人與孤僻自閉者有不同的命運;因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處事方式,而導致很多人生改變。 就是說命是先天的,運是後天的。生活中我們不能僅僅靠讀一本《論語》就能改變什麼,而是要透過刻苦努力學習,博覽群書,不斷提高自己的視野和思想品德修養、掌握豐富的知識、專業技能,才能成為各行業的行家裡手,才能改變命運。另外“人生不如意十有七八”,要坦然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艱苦磨難,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樂觀通達,人生才有意義。
-
3 # 真牛46
在清朝以前實行科舉制度的歷朝歷代中,某些人透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成為朝廷的鷹犬,混個一官半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讀《論語》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個別人改變命運(變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朝著現代化發展的今天。企圖靠讀《論語》來改變命運(變好)的希望極其渺茫。如果把命運往壞了改,倒是有點兒可能。因為現在對《論語》感興趣的人很少很少。鼓吹讀四書五經的人,也很少很少。當今從小學、中學、大學乃至研究生的考試中。涉及論語的內容簡直少得可憐。
論語中有關倫理道德和處事之道的說教,對於現代人來說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當今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政治課中的教義 無需用《論語》的內容來取代。
要想使自己的命運變壞,那你就去讀論語吧。
回覆列表
簡而言之:過去講改變人的命運就是“金榜提名、讀書做官”。因為幾千年小生產的一成不變的農業社會只有做了官才能改變改“從村裡到村外”種地務農、“生在鍋臺前埋在鍋臺後”的命運、才能“光宗耀祖”、有權有財有美女、有所謂陰及後代。命運自然就“改變了”。至於讀“聖賢”書學了忠、孝、禮儀卻無官、無名、又無鄉紳名份者,那不會改變“命運”,只是懂得必須的某些德行、規矩,不讀書的普通人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