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71604482426

    馬克思的人的實踐主體的主體性,就是要求從現實、感性的去理解人的主體性,要求從人的主觀方面去理解人的主體性。由於在實踐的勞動過程表現出兩種關係,一種是自然關係,一種是社會關係,因此,馬克思在對人的主體規定性也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主要表現於主客體之間人的主體能動性、自主性和自為性,二是表現於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往,即主體間性,並且,馬克思認為,即使是主客體之間關係也是以主體間的交往為中介的,因此,主體間的交往是人的生產活動賴以進行的必要條件。 馬克思認為,交往是個人主體意識形成的重要條件,交往形成集體意識,交往促進人和社會的發展。“在人類歷史中,生產的發展決定著交往的發展,同時,交往的擴大也決定著生產的普遍發展,生產和交往的這種相互作用決定著人和社會及其歷史演變”,“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生產和生產力的發展史,也是交往和交往形式的發展史”,“已成為?梏的舊的交往形式被適應於比較發達的生產力,因而也適應於更進步的個人自主活動型別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 回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歷經了以生產力和技術進步為中心的工具製造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這四次革命,實現人類歷史不斷向前躍遷。而人類每一次革命每一次躍遷,伴隨生產力和技術的突變,主體之間的交往也發生著突變。世紀之交以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的生產力經濟,使得與之相應的以思想互聯、促進知識轉化的“小實體(人)大網路(社會關係)”、代表知識經濟時代主體之間交往和交往形式的社會性軟體應運而生。社會性軟體凝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即人的主體身份(who)、人的生產力即擁有的知識沉澱(who know what)、思想互聯知識共享即主體之間的交流、以及由此構成的社會關係。 基於知識經濟的社會性軟體的主體交往關係將馬克思論人的主體性思想由理論推向了現實。社會性軟體所構建的交往空間是平等自由的交往空間,是由交往主體進行自主選擇自主控制的交往空間,是能夠進行知識轉化創新促進主體不斷自我更新的交往空間,是主體與主體互相發現形成社群探索領域新知的交往空間,因此,社會性軟體所構建的主體交往空間充分實現、發揮和展現了人的主體性,即人的主體能動性、自主性和自為性,以及主體與主體之間交往的主體間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拉德不滿喬治在比賽最後時刻的刷分行為,卻遭到了開拓者隊友的笑,這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