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加呆

    《說文解字》這部書,是東漢經學家,文學家許慎的傑作,它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總結和規範了歷史上文字的源源和發展史。

    儲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不可缺乏的妞帶,另外,還儲存了字義解釋的最古老的含義,對於理解古書的詞義,起到了進一步重大幫助和重要意義。

    他的辛苦負出,給後人學習對文字的理解,起到了承前啟後重金難求的巨大作用,是研究文字不可缺少的重要橋樑部分,對人類的貢獻,不是用金錢能描繪的。

    是一部悠久歷史文化食糧,開闢了歷史最有意義的先河,他的卓越成就是後人學習的瑰寶,歷史造就了豐富素材,使文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文字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今天高科技的文字施用,墊定了最有力的基礎。

  • 2 # 希希陌上行

    《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字典,收集了大量的小篆字型,給後世文字學家研究小篆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說文解字》首創字典的部首編排法,自此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以來字典辭書的編排體例。其“部首”的創立,對後世漢字的形體研究也意義深遠。

    《說文解字》首創先析形體,再析字音,然後根據形體述說本義的漢字解說模式,對後世字典的字義解說體例影響巨大。雖然《說文解字》對所收漢字的形體、字義解說部分有誤,但是其中卻保留了大量的漢字古義,為後世文字學、訓詁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說文解字》因為所處時代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這並不影響它在文字學、訓詁學等學科中的巨擘地位。

  • 3 # 北翼斯坎倫君

    《說文解字》,是一部漢代的鉅作。

    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重新來認識漢字。

    透過觀察它的原來字型,我們可以明白原來文字為什麼是這幾部分的組合,從而能表達出一種意思,再經過歲月的演變,我們的文字就有了引申義,能更豐富地表達出人的情感。

    《說文解字》在今天來看當然也有缺點,比如古代的注音方式不適合今天的學生來學習,因為注音的不簡約或者小學生接受能力較弱,看不懂古代的注音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時代使然,這也是一種變化。

    總體而言,《說文解字》是值得了解漢字演變發展的一部很好的字書。

  • 4 # 燕善閣傳統文化

    我覺得這是歷史上關於漢字注音的原因造成的。

    早先,華夏/漢人不知道如何給漢字準確地注音,直到《說文》時代還是如此。到了東漢末年,才開始偶爾使用反切給漢字注音。而韻書的編寫到了南北朝的時候才有,但是這些韻書大多侷限於不同的方言,而統一的、標準化的韻書到了隋朝才有《切韻》問世。很可能從《切韻》開始,反切這種注音方法才被知識界普遍使用。

    《切韻》以後有《唐韻》,再到後來有《廣韻》,這段時間,語音的變化沒有並沒有大到面目全非的程度,起碼從押韻的角度來講是如此。漢語歷史上有兩次語音大改變,一次是五胡亂華,一次是金元時期。從《切韻》到《廣韻》這段時間,剛好處於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語音鉅變當中。簡單來說,宋朝人按照《廣韻》讀出來的音,跟隋朝人按照《切韻》讀出來的音差不多。

    這段時間的知識分子是不知道語音從古到今是會發生巨大變化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切韻》以前的漢字怎麼讀,以為《切韻》以前的漢字的讀音跟他們所處的時代的讀音也差不多,當遇到《詩經》裡不押韻的情況時,當時的人認為是先秦古人在讀《詩經》的時候回臨時改讀押韻的讀音,所以就有了“叶韻”這種讀書法。

    到了金元以後,漢語語音再次發生了第二次鉅變,慢慢地,學者發現《切韻》的注音,和他們的漢字的讀音已經大不相同,這些不相同的現象已經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大量的、廣泛的現象了。既然古人當時的注音沒有錯,那麼肯定是語音《切韻》到當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很容易理解,如果當代英語人看不到幾百年前流傳下來的英語拼寫和當代讀音的不對應的情況,當代的英美人也是不會知道英語這幾百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語音變化的。

    最早得到漢語語音從古到今發生巨大變化的的人是明代的學者陳第。而陳第所處的時代,已經是明朝末年了。而這種觀點被知識界普遍接受的時代,就是清朝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到了清代以後,知識界才能徹底不受《廣韻》的侷限,完全按照《詩經》的押韻情況去探討先秦漢字讀音的實際情況,而通用漢字的大部分,正是在先秦時代就產生了的。只有知道了先秦的漢字讀音,才能解釋漢語文很多現象,比如形聲字的聲旁問題,詞源關係等等。

    綜上所述,我認為:

    1、金元以後漢語語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學者們看到古書上的注音和當代讀音普遍出現了不一致,才開始意識到古今語音會產生巨大的變化。這是才明末的時候才發現的。

    2、只有古今語音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學者才會去擺脫《切韻》的注音體系,去探討先秦的實際語音。

    3、探討出了先秦的實際語音,才有條件對古代漢語文有重大的解釋發現。這時候已經是清代了。

    我覺得還有可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明末清初的歐風東漸的影響,當時的傳教士給中國帶來多方面的先進學術思想,其中就包括了語音分析,利瑪竇編出了《西字奇蹟》,制定了第一個羅馬字拼音方案。而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更是用25個羅馬字母將當時的漢語官話語音講得清清楚楚,清末明初究竟有多少音韻學家和文字學家讀過這些著不太好說,因為有些中國的語文學家不願意承認漢語文研究分析方法來自於外語文字,但是這些著作對中國的語言分析肯定有推動,這是無疑的。

    中國歷史上音韻學的建立靠的就是借鑑梵語的語音分析方法,那麼明末清初的時候再一次借鑑歐洲的語言分析方法也是很有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月底去木雅聖地丹巴帶什麼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