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曰:“是齊辯士也。”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原因有兩點:
1,蒯通說“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蒯通言外之意是如果我知道世間有陛下您這樣的賢明帝王,我是不會說服韓信背叛您的。這是對劉邦的讚譽,也表明了蒯通是和田橫諸輩不同的,是認可劉邦對天下的統治地位的。
(田橫卻恥為劉邦下而自盡)
2,“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亂世人人思亂,豪傑都想坐皇帝的位子,現在天下統一,劉氏王朝建立,這些人如今都已絕望,難道還要把他們趕盡殺絕嗎?他們都是大漢子民,帝者,君天下,難道不能寬恕他們嗎?(蒯通當然也在其列)
當然,劉邦最後饒恕了蒯通。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曰:“是齊辯士也。”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原因有兩點:
1,蒯通說“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蒯通言外之意是如果我知道世間有陛下您這樣的賢明帝王,我是不會說服韓信背叛您的。這是對劉邦的讚譽,也表明了蒯通是和田橫諸輩不同的,是認可劉邦對天下的統治地位的。
(田橫卻恥為劉邦下而自盡)
2,“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亂世人人思亂,豪傑都想坐皇帝的位子,現在天下統一,劉氏王朝建立,這些人如今都已絕望,難道還要把他們趕盡殺絕嗎?他們都是大漢子民,帝者,君天下,難道不能寬恕他們嗎?(蒯通當然也在其列)
當然,劉邦最後饒恕了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