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30185987671

    弓箭運動。大多數答案舉的是對抗性很強的運動。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還有加一個與己鬥,真是其樂無窮。如果說鬥爭精神,那麼弓箭運動是非常具備而且長盛不衰的,孔子曾經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譯成現代漢語,大意是:孔子說:“君子對什麼事情都不爭.如果說有所爭,那一定是射箭比賽吧!雙方互相作揖,謙讓,然後登場;射完箭走下來飲酒.這種爭是君子之爭.”‌看似是不是特別溫文爾雅?然而拋開禮儀的外衣,我們能發現傳統中國射禮和如今主流射箭射準比賽,無論什麼弓種,都有一個相似之處,表面上和你競爭的是同靶位的那一位,其實你的箭頭指向的,還是自己前方的環靶/侯靶,這不是你死你活的面對面互射,不是你追我趕的生死時速,在觀賞性上,明顯不如足球,拳擊,甚至棒球,圍棋。可是,他的鬥爭是最內斂也激烈的,你真正的對手就是自己,最難克服的,也正是自己的心跳,自己的激素分泌,自己的錯誤動作,自己的緊張心態,自己的和平時成績差距極大的箭只散佈,自己的身體素質。。。在射箭的競爭中,每個人看似沉浸於自己的動作中,但是每個人也得主動或者被動地在給自己創造優勢,關注外界的情況,沒有腎上腺激素的泵動,只有沉默如山,或欣喜或悲慼的臉。這就是射箭比賽,四肢的協調和心態的平衡同等重要,而後者最難訓練。‌射禮為什麼被儒家認為能參與塑造人格?不僅僅是上文所說的,以己為敵,還包括著,射箭訓練一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古代大多數儒士而言,進學宮讀書的時候就會進射圃接觸弓箭,對於大多數獵人,士兵,有心武舉者而言,射箭技巧更是需要長期的磨練,如何射得準,射得快,射得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可以說每個射手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在被這無情的鬥爭所驅使。今天的射準比賽裡,冠軍和亞軍的區別,很可能不過是一個針尖的差距。在這樣的長期磨練中,能堅持下來的射手,怎麼會缺乏鬥爭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亡宣告”迴歸基地了嗎?金貢怒砸基地,毒硬幣嚇到一言不發,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