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祥語
-
2 # 霍大勝
因為從荀子開始,儒家思想就從孔子,孟子二人的“理想主義”階段,開始向“實用主義”階段轉變。
孔孟二人的政治理想是“聖人治國,”國君必須具有聖人的品德,這樣才能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再輔助一些儒家思想對平民的道德教育,自然是天下大治。
但問題就出在“聖人”的條件太高,即便是想有一番作為的國君也很難做到,這也註定了孔孟二人的政治理想行不通。孔子也知道這一點,因此自嘲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荀子就比較務實了,開始就向法家轉變,此後的儒家,也就是“外儒內法。”
孟子和荀子的區別在於: 孟子性善,荀子性惡;孟子重義,荀子重利;孟子法先王,荀子法后王,孟子王道,荀子霸道;孟子講道,荀子講器;孟子講民貴君輕,荀子講君為邦本;孟子唯心,荀子唯物;孟子講讓,荀子講奪,孟子講義(務),荀子講權(力)……
按照“理想主義”的標準,真正的“儒家”,必須具有“捨生取義”的理想和勇氣。但凡苟且於權力之下的儒家,都是“犬儒”。為人處世需要有“理想,”不能太過務實了,這也是孔孟二人雖然政治理想行不通,卻仍舊受人尊敬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有“完美理想。”
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規律,荀子更注重實際可操作性,因此他拋棄了“聖人治國”的念頭,一門心思思考實際可行的策略。他的弟子韓非和李斯繼承了這一點。韓非從理論上完善了法家思想,李斯從實際行動上詮釋了法家思想。
-
3 # 手機使用者3375198674
他的兩個弟子都處在戰國末期。哪是一個諸候爭地,大夫爭權,庶民爭利的混亂年代。儒家思想救不了當時的社會,所以他們選擇了法家。他們的法與今天的法不一樣,他們是王法,是一套帝王統治人民的法律。
-
4 # 一條老魚128
儒家的理論基礎是人性本善,法家的理論基礎是人性本惡,本就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性。所謂,不知惡,焉知善,既是大儒當知此理。另,大爭之世,法家強國已成不爭的事實,儒家高徒,豈能不知變通。況且,儒,法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當逢其時,當逢其世。
-
5 # 傅船山
儒學有很多內容,孟子只是代表了其中的一個支派,即所謂思孟學派。
子思的老師是曾子,根據論語的記載,曾子是講究修身的,所以思孟學派講究的也是向內的修身。
但是,儒家學派並非不講究外在的事功,所謂內聖外王,才是儒家的全面追求。所以孔子之後,儒分為了八派,荀子是其中的另外一派。
根據郭沫若的十批判書,荀子其實是講究禮的,禮是一種歷史積累的習俗,是戰國之前的法規,所以跟法本質上是很近的。我們知道荀子活動在戰國後期,其書中有對諸子百家的批判,所以,他對禮的講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戰國時期最大的功績都是法家立下的,從歷史的立場,他的後學轉向法家,並非沒有理由的。
這其實也告訴我們,學術思想的發展,是不能有太多門戶之見的,作為後世的研究者,更應置身事外,客觀研究,不可偏頗。
-
6 # danyboy
我們今天把荀子確定為儒家,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歷史上,儒家自身對荀子並不是很重視,所以,《孟子》早就被列入經典,現在是十三經之一;而荀子一直被作為“子書”看待,始終沒有被納入到儒家的經典系統中。
這就說明,荀子的思想本身就有一些與儒家經典,特別是與《論語》等不同的地方。而這些地方,確實也隱藏著一些法家的動機和內容。
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性善論和性惡論,其實並不典型,因為荀子的性惡論的目的仍然是:其善者偽也。這裡的“偽”不是偽裝,而是“為”,是“實踐”的意思。所以,性惡論的目的與性善論是一致的,最終的落腳都是善。
荀子真正特殊的地方在於:一是極為重視禮。大家會問,孔孟之道,哪個不重視禮?但是,孟子對禮的認識,更多的是在於透過禮來引導人的本性,重在感化。而荀子所說的禮,更像是一種外在制度對人本性的約束,帶有強制性。換言之,孟子的禮,是禮教;而荀子的禮,是禮法。
二是極為重視學。思孟學派與千年之後的理學、心學之間是有橋樑的,也不是說理學不重視學,理學很重視。但是,荀子對學的重視比較特殊,他不是強調透過學來啟發內心,而是透過學來完善知識,增加技能,從而為成為聖人打下基礎。這樣的學,帶有鮮明的實際應用色彩,也為法家的功利主義做法提供了前提。
三是對秦國多有褒揚。戰國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對秦國不感冒的,秦國沒有文化嘛,出身又不好,又殘暴。但是,荀子曾親自去過秦國,對秦國那種比較實際的,淳樸的民風很讚賞。他不太喜歡東方國家那種虛飾的作風,所以認為秦國有古風。想來,這種褒貶會影響到他的學生。
還可以繼續列舉,但篇幅有限就不多說了。接下來,說說韓非李斯。一是為什麼學生一定要和老師一樣呢?這兩位學生雖然師承荀子,但學生不必要與老師完全一樣,他們轉向法家很正常,符合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今天的很多學生也和老師的方向不同,大家也習以為常。
二是因為法家不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思想,而是管理學,是一套治理的技術。韓非李斯無論學的是什麼都不妨礙他們自己發展出一套管理學來。換言之,以法家的方式,落實部分儒家的思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綜上所述:根子在荀子,直接原因在於法家的性質。
回覆列表
因為戰國時期社會更加混亂了,因此必須用重典。儒家治國是綜合的方法。德,禮,法,刑相輔相成。因此派生出了法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四大家,在中國歷史上就是主要的治國方法,只是以儒家為主流,更合乎人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