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07371142198

    折桂集位於定陶東南十餘里,定(陶)碭(山)公路北100米處。據查:明朝前,該村西有一孔磚拱橋——蟾宮橋(1955年扒掉),故村名蟾宮橋村。明嘉靖年間,著名大臣曹邦輔改村名為折桂集。

    曹邦輔(1502-1575),字子忠,號東村,定陶區冉堌鎮曹樓村人,明朝著名大臣和抗倭將領,1532年(嘉靖十一年)得中進士,先後任過陝西巡按、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戶部尚書等職。

    相傳,曹邦輔自幼聰穎,幼懷凝重,器量宏深,器局方概,但10歲那年,不幸染上了瘟疫,遍尋名醫不見好轉。一天,其父準備去濟南請名醫,剛走出門,遇見一位舉著“神醫”招牌的白鬍子老頭。白鬍子老頭一不吃請,二不喝茶,直接就把脈看病,很快就開出了藥方,說藥到病除。曹邦輔一家人拿到藥方一看,和先前的並無不同,就說:“這幾樣藥,都吃了幾十服了,都沒有治好。”白鬍子老頭微微一笑說:“藥相同,可藥引子不一樣,我用的藥引子是桂枝。桂枝配上這藥,專治瘟疫病!”

    後來,按照白鬍子老頭的藥方,配上桂枝藥引,果然藥到病除。可再找老頭稱謝,卻怎麼也找不到。曹邦輔父親看了看剩下的桂枝,心想桂枝這麼好的藥材,可不能扔了,不如栽下,讓它多發些枝條,可以救更多的瘟疫病人。

    他把桂枝種在蟾宮橋,那裡水分充足,土地肥沃,適合桂樹生長,也便於百姓採用。後來桂枝長成了一棵枝葉繁茂的桂樹,周圍的老百姓得了瘟疫病,就到蟾宮橋下來折桂枝。為讓來人不用問路都能找到桂枝,曹邦輔在考取進士後就把該村改名為折桂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琥珀的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