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扶尾貓品茗花念伊

    每個都有例子啊。其實在這6類造字方法中,形聲字是佔據有絕對優勢的。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從形體看,漢字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獨體字,一類是合體字。

    獨體字就是隻有一個組成部分的字,像“人、手、口、目、日、月、山、水”等。合體字則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分組合而成的,像“江、打、花、晨、聞、圓。夢、辮”等。大部分合體字都屬於形聲字。據統計,現代漢字中有90%都屬於形聲字。

    組成形聲字的兩個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叫形旁(也叫義符);另一個部分表示字的讀音,叫聲旁(也叫音符)。同一個形旁和不同的聲旁結合,可以構成許多意義相關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與樹木有關的形聲字。同一個聲旁和不同的形旁結合,又可以構成許多聲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字,例如用“岡”做聲旁,可以組成“剛、鋼、綱”等讀gāng的形聲字。

    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結合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形旁在左,聲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聲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聲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聲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聲旁在內,或者形旁在內,聲旁在外。例如:

    左形右聲:材偏銅凍證騎秧破.

    右形左聲:攻頸削瓢放鵡雌故.

    上形下聲: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下形上聲:架案慈斧貢膏凳賞.

    外形內聲:固病庭閥園匾裹衷.

    內形外聲:悶問聞辮.

    痰,也屬於形聲字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註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云:“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註”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辦理集裝箱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