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侯眼金睛
-
2 # 西方過客
賒銷、墊資甚至借款等,這些現象行業確實普遍存在。我們說賺錢,就是要賺到手的現錢!人們常講,錢不到自己口袋就不是錢,“賬”跟“錢”是兩回事。我們常常被所謂快速發展的衝動和慾望,迷住了眼睛,看不見風險。
環保行業有42家上市公司,現在民營上市公司倒閉20家,還有好多家也岌岌可危。最典型的是一個湖南人的企業,2017年市值高達1200億,現在市值只剩20億了。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企業不是不賺錢,而是現金流出了問題,是墊資把企業給整死了;企業沒有了血液,一夜之間就死了。
很多企業的負債率和在手現金,都已經亮起了紅燈。行業高質量發展通俗地講有兩條:第一,賺錢要賺現錢,不要賒欠,這是最重要的。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應收賬款問題。70%的民營企業,都存在錢收不回來的風險。負債率過高、對風險的管控意識極其淡薄,是中國民營企業最大問題。
我們要在社會上樹立不賒賬風氣,賒賬應該被人瞧不起!賒賬行為應該被整個社會所不齒!這樣賒賬、欠帳逐步減少,向著有利於企業資金良性迴圈發展。
-
3 # 厲害了我
我的經驗是:先與欠帳客戶溝通,承諾在一定期限內完款給予優惠,至於優惠幅度,以雙方都能接受為主。要不回來的可分情況或起訴或退貨等等。然後重新制定銷售回款辦法,這樣就會建立良好的現款結算規則了
-
4 # SHESTEM—EHS智慧系統
只要是市場經濟,必然會產生三角債問題,因為如果不使用金融槓桿和工具,就無法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除非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或者壟斷某些資源。隨著交易活動的越來越頻繁,交易過程就會越來越複雜,債務的違約機率就會增加,也就是說交易體系的熵就會持續增長,增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這是交易體系自我救贖降低熵情的自然機制,以達到新的平衡。而政府其實是可以出手的,透過財政貨幣政策來降低交易體系的熵數,避免發生經濟和金融危機。由於中國政府經濟干預的能力比較強,自我保護機制強,使得中國經濟躲過了數次經濟和金融危機。昨天與美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於中國金融和市場開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經濟體系運營的風險,相信政府也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來化解這些新增的風險。
-
5 # 智融聊管理
欠款嚴重會導致企業資金成本增加,資金週轉速度下降,以及企業資金不足對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等,應該說性質也很嚴重。
但導致資金鍊斷掉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欠款收不回來,而是企業戰略模糊、盲目擴張和管理混亂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如2019年10月16日被深交所摘牌的雛鷹農牧,是一家以生豬養殖和肉製品加工和經營的企業,號稱“養豬第一股”,但雛鷹農牧並沒有好好養豬,而是搞電競、搞電商平臺、收購沙縣小吃、蓋豪華豬舍(5億元的豬住價值42億元的豬舍)等盲目投資,加之管理混亂、沒有很好的設計風險預警機制,導致資金流斷裂,豬隻被餓死在欄舍裡------
至於,如何才能形成現款結算的良性迴圈,不能期待外部環境的變化,嚴峻的市場環境和市場競爭,任何一家企業均不會主動為供應商現款結算,都想透過佔用供應鏈上游的資金來緩解自己的資金問題。
那麼只能透過自身的優勢和有效的管理,將銷貨款及時收回:
1、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產品為王的時代,好的產品可以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甚至可以取得預收賬款。
2、利用好財務槓桿,在產品貨款回收方面,採取現金折扣的方式,確保資金按期收回。
3、做好應收賬款的信用管理,控制好放賬額度和放賬時間。
4、返利等營銷政策的運用,需要與貨款回收時間掛鉤。
5、將貨款回收作為對營銷部門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
6、產品銷售前必須與客戶簽訂好合同,並收取一定的預付款或定金。
總之,導致企業資金流斷裂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但主要還是企業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打造資金良性迴圈的生態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回覆列表
連環債務問題是現代經濟,特別是工業化時代分工越來越細所形成的必然情況,基本上是無解的。
在工業化時代以前,農業經濟時代,所有的商品組成結構都是相當簡單的,整個經濟供應鏈也很簡單,就是從生產者到商家再到消費者而已。比如製衣行業,棉農和蠶農收穫棉和絲之後,織工進行紡織,再到染坊上色,就可以變成布匹綢緞進店銷售了,沒有成衣和設計的環節,裁縫直接面向終端客戶。要造一輛馬車,商家也只需養幾個木工就夠了,最多買點鐵釘和布簾。
自從世界進入工業化之後,首先產品工藝越來越複雜了,因為要滿足更多的功能需求,而且流水線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造成分工越來越細,發展下去的結果就是非核心技術部分逐漸變成外包和外購,一件產品的產業鏈上下游最多可能涉及數十個環節,也就是數十家公司。
以電腦為例,需要機箱、電源、主機板、CPU、顯示卡、音效卡、記憶體、硬碟、風扇、鍵鼠、顯示器等這麼多主要部件,光是CPU就關係到晶片設計、代工廠生產、光刻裝置採購、矽晶採購,乃至最上游的採砂制矽。
由此,你應該理解了,現代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細,三角債問題就會越嚴重,尤其是一旦產品需求下降,立刻就會體現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要不然2008年怎麼會美國一危機,世界各國貿易出口立馬不好,因為美國就是世界商品最大的消費者。
即便是追求零庫存的訂單式生產,也不是百分百牢靠,因為消費者自身還保不齊有個頭疼腦熱的,臨時改變需求,更別提根本做不到零庫存的普通銷售業了。所以說,現款結算基本上只會出現在最末端的最終消費者購買這一環節,因為不涉及籤合同,而末端以上所有環節均會在雙方購銷合同中約定結算時間,無法做到現款結算。